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厚职教育
当前位置:主页 > 时事政治 > 半月谈 >

2018年半月谈第6期_半月谈2018第6期电子版_半月谈时事政治

来源:厚职公考     2019-10-01 17:42:42


在线题库请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厚职题库   行测、时政、公基必考题库精准押题

点击获取:考前必做时事政治题库【送分题】 | 新版公共基础知识7000题 |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导读】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间、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备考资料【点此领取电子版考试资料】。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houzhigk,随时获取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资讯。当前文章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2018年第6期精选文章汇总
 
半月评论
1  高质量发展亟须制度环境护航
  自党的十九大作出“我国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提出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已经形成广泛共识。从目标上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新方式,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从动力机制上看,高质量发展就是我们常讲的“内涵式发展”,主要靠创新和技术进步驱动;而低质量发展就是“外延式发展”,主要靠要素和投资驱动。
  衡量高质量发展最主要的标准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力量,就表明经济发展已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由此观之,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仍面临不少发展瓶颈和制度瓶颈。
  一是要素供给的限制,包括资源环境约束、人口结构变化和融资成本偏高等问题。生态环境问题是过去粗放式发展的代价,越积越多,在经济体内形成巨大的发展包袱或“病灶”;人口结构变化,将抬高人力资源特别是普遍劳动力的成本,使经济增长空间受到限制;而金融结构不合理、体制不完善则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制约经济效率的提升。
  二是结构性矛盾突出,影响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我国结构性问题主要表现为存量结构问题。过去长期的高增长主要是追求增加产量,忽视质量和效率,产生了大量的低效GDP或低水平的过剩产能,成为经济体内部的一个大“肿块”,它们吸附了大量资源要素,却不带来产出或产出很少。与此同时,它们还挤压了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空间,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整体环境。
  三是发展在区域间、城乡间、产业间、需求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割裂了发展的整体性、协同性,使经济各个领域之间、各种环节之间,不能形成良性的互动,反过来又制约了高质量发展的推进。
  总的来看,以上发展瓶颈有些是发展自身的问题,但更主要是体制改革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不合理带来的问题。要推进高质量发展,必须培育新的强大动能、必须优化产业结构、必须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这其中,形成与高质量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制度环境最为关键。
  首先,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真正实现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简政放权,建立责任清单、负面清单,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全面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认真解决民营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坚决破除各种隐性壁垒。要打破行政垄断,防止市场垄断,用有力的产权保护、顺畅的要素流动,让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
  其次,深化宏观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金融财税制度。金融财税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环境,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将起到关键性作用。要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支持金融机构扩展普惠金融业务,规范发展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着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健全地方税体系,减轻企业负担,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要清理各种不合理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并通过征收财产税等来调节收入差距,尽可能减少存量资本占有对新增分配的不公平问题。
  第三,按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加快建立适合高质量发展的政府业绩评价和考核制度。要深入研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指标内涵,进一步修改完善五大领域发展指标体系。要根本改变唯GDP的考核目标,政府业绩要全面体现“五位一体”的发展理念;在量化指标中,除GDP、就业等宏观指标外,加大质量与结构优化指标的权重,特别要突出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可考虑依法实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一票否决制”。要把“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要求落实到位,破除人才流动的制度性障碍,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
半月话题
2  宪法修正案,你读懂了吗?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新华社3月21日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我国宪法又一次得到重大完善,为奋进新时代奠定了总章程,得到全国人民高度关注和热烈拥护。宪法修改回应了哪些重大问题,体现了哪些民心期盼,为奋进新时代提供了怎样的顶层制度设计?半月谈记者特此整理了宪法修改备受瞩目的一系列重点内容。
  ——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将其与科学发展观一同写入宪法,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把“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要理论成果。
  ——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也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这一修订,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
  ——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序言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易,体现我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
  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沈春耀说,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宪法修正案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认为,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是符合我国国情、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设计,是保证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人“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更符合全党、全民、全军的共同意志和共同要求。
  ——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此次修宪,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其中11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还对宪法第一章“总纲”、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的相应条款作出了修改。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郑淑娜说,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体制改革,改革目标就是要整合反腐败资源力量,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建立权威高效的国家监察体制。设立监察委员会涉及国家机构职权的重大调整和完善,所以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在宪法中作出规定。这次宪法修正案对监察委员会的规定,为设立监察委员会并为其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提供了宪法依据,也为制定监察法提供了宪法依据。
  除了上述改动之外,此次宪法修正案还有多处重要改动,包括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等。
半月专题
 
3  回望两会:布局四大施政重点
  编者按:每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相聚北京,共商国是,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国内国外高度关注的一件盛事。而今年全国两会,意义更不一般。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大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描绘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的基本方略、奋斗目标、战略安排和工作布局。今年两会是党的十九大后的第一次全国两会,担负着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化作全体人民共同行动的重要使命。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改革开放最好的纪念,就是以更大的力度、更大的决心把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通过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政府工作报告也就改革开放作出了许多新部署、提出了许多新举措,得到代表委员们的好评。代表委员们提出的不少改革的意见建议,也将在具体工作中被采纳和落实。
  今年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我国还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600多个贫困县需要摘帽,金融等领域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大气、水、土壤等领域污染治理任务繁重……打赢三大攻坚战的时间越来越紧迫。同时,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后,我国经济工作如何布局,何处发力?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强烈的需求,我国民生工作如何直面痛点、回应热点?这些难题、问题也可以在今年两会上寻找答案。
  总之,今年全国两会因其处于新时代的新坐标,有着不同于一般的意义。本期半月专题关注全国两会,以政府工作报告为经,以代表委员们的建议意见为纬,聚焦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三大攻坚战、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大议题,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与读者们一起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动,一起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共同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一年之计在于春。而今,我们正从春天起航,向着怒放驶去!
4  经济变轨: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首要任务。李克强总理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
  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作出了许多具体部署,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也提出了许多建议和意见。
  创新为要,激发“智造”
  一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带来的强大推动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货车帮首席执行官罗鹏代表理解的高质量发展,是以智力密集型为核心特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符合这一方向。”
  除了培育高新产业、壮大新动能,传统产业也亟待激活新兴业态。广西柳州市长吴炜代表说,柳州紧紧围绕“有中出新”和“无中生有”,致力于传统产业“挖潜开荒”,促进“老树发新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作为老工业城市,湖南株洲着力建设“中国动力谷”,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等优势动力产业不断壮大。株洲市长阳卫国代表说,株洲始终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陈鸣波代表认为,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因素很多,但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背景下,大幅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破解资源依赖、低端竞争瓶颈,关键要靠充分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高质量发展依靠创新驱动,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河南省安阳德力专用汽车有限公司董事方运舟代表反映,我国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尤其缺乏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
  “要为人才提供全方位服务,让人才安下心来创新创业,为梦想奋斗。”陕西西安市长上官吉庆代表建议,充分挖掘现有人才资源,使得人尽其才,同时大力引进国外各类人才,聚天下英才为我所用。
  “知识产权保护,是激发创新动力的重要保障。”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丁世忠代表说,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知识产权保护成本高,侵权成本低,亟待提高知识产权侵权成本,加大侵权惩罚力度,营造鼓励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
  提质增效,“有所不为”
  要素成本不断上升、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让我国产业结构偏老偏重、质量效益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规模速度型的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综合效益。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湖北咸宁市长王远鹤代表说。
  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不能是一句口号,需要精益求精的态度和实实在在的行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坚持‘工匠精神’,就一定能生产出更多的‘爆款’产品。”四川省南充市副市长唐燕代表说,特别是那些涉及日常生活的行业,应当精益求精,走向产业高端。
  对企业而言,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做高质量的好产品”。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代表认为,对技术和质量,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在市场竞争中,企业要将单一的“降成本”转变成“讲成本”,根据产品价值实现的需要,该降的成本坚决降下去,该增加的成本必须增加。
  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推动提质增效的同时,也需明确哪些方面“有所不为”。
  不再牺牲环境搞发展。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温娟代表认为,在环保方面,落后的产业、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等都应列入高质量发展的“负面清单”。
  不再盲目追求高增速。“把今年的预期目标定在6.5%,比去年实际增速低0.4个百分点,是为转变留有空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委员表示。
  不再做无效投资。山东能源枣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满慎刚代表说:“煤炭去产能,我们树立‘退也是进’的理念,坚决退出落后无效产能,依靠煤而不依赖煤,现已形成新兴业态反哺实体的多元发展架构。”
  统筹协调,共享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让协调成为内生特点。”重庆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代表认为,当前农村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和难点,协调城乡发展更须发力。
  谈到利用资源优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云南普洱市长杨照辉代表感触很深:当地百姓流传着“守着青山绿水,生活清汤寡水”的说法,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还没有实现有机统一。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矛盾,需要更多创新。
  北京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代表说,北京要在减量发展当中提升城市建设发展质量,实现高质量发展。彻底告别过去摊大饼、低效益的土地开发模式,结合疏解非首都功能,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管理、城市空间的管理,使土地利用价值适应市场化的要求,更加集约、有效地利用好、规划好城市发展空间。
  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体现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重庆南岸区委书记郑向东代表介绍,南岸区通过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居住品质,望山、理水、留空、融合、宜人,每一个居民都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幸福。
  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百姓共建共享,也亟待政府优化营商环境,为其保驾护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要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降低实体经济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落地,将极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台阶。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减税降费的力度更大、方向更准。”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汪康代表建议,更好地发挥税收引导要素优化配置、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支持制造业优化升级,实现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的目标。
5  改革再深化,开放再扩大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40年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想要再解放,改革要再深化,开放要再扩大。充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敢于碰硬,把改革开放不断向前推进。
  要继续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关键抉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改变了中国,让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江苏省昆山市曾被评为全国改革开放18个典型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从经济角度来讲,昆山50%的财政收入贡献都靠外资企业,进出口占全省14%,实际利用外资更是达到全国的5.3‰左右。“我们过去的高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更离不开改革开放。”昆山市委书记杜小刚代表说。
  40年来,亿万中国人沿着改革开放的道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奔向强起来。今日的中国,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中国的综合国力、国家竞争力、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在我们为取得的这些成绩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客观的判断。”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委员说,因为我们国家的人口是全世界人口的19%,而我们的经济份额是15%,所以我们现在的人均GDP还是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是一个中等收入的经济体,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要坚持改革开放。代表委员们认为,只有坚定不移推动改革开放,中国才能强起来。破解深层次的利益矛盾,破除积存多年的顽症痼疾,需要改革开放提供不竭动力,需要以“钉钉子”的精神,踏石留印的态度,一步一个脚印去涉险滩、啃硬骨头,这是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改革开放考验”。
  敢啃硬骨头,改革再突破
  3月13日,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此次改革,国务院正部级机构减少8个,副部级机构减少7个。代表委员们认为,此次改革力度极大,通过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更加符合实际、科学合理、更有效率。
  “这就像是给自己开刀。一些政府职能与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不适应。再难,这个刀也得开。”黑龙江省文联主席傅道彬委员说,“改革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只有这样才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破解制约行政效能的‘中梗阻’。”
  根据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的一部分,整个改革的涉及面更广、力度更大,充分展示了党中央在改革开放上勇啃硬骨头的决心。
  同样,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体现的改革力度也很大,“改革”一词出现97次,创历年之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到国资国企、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政府工作报告对多项改革进行了部署,强调要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浙江在全国范围内最先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并于今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浙江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代表说,“最多跑一次”改革应群众需求而生,为解决问题而变,实现了“百姓得实惠,政府得口碑”。我们深刻体会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老百姓成为改革的监督者、评判者、推动者,我们的改革才有持久的生命力。
  四川省南充市副市长唐燕代表表示,全面改革不是均衡用力,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未来导向。未来任重道远,更高起点上的改革,必须在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调整多层次利益格局上打开新的突破口。通过改革,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力,彰显公平正义。
  继续扩大开放,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近年来,我国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不断加深、拓宽。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此次政府工作报告落实这一精神,提出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张宇燕委员表示,“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是被古今中外经济理论和发展实践所证明的真理。江苏连云港市委书记项雪龙代表说,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大开放大发展,小开放小发展,不开放不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巩固外贸稳中向好势头、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等方面为重点,对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进行了更加明确具体的部署。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说,积极利用外资、促进外商投资增长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体制机制方面促进外商投资稳定增长,涉及放宽外商投资的市场准入和改善外资企业的运营环境两个主要方面。“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两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而有力的措施,政策力度很大,超出了外界预期。”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桑百川指出,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对外开放的问题提到了非常高的位置。在外资的市场准入、倡导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等方面都做了详尽论述,彰显了我国进入新时代之后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强烈愿望。
  “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就要大幅放开市场准入;同时大力提升监管能力。”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委员表示,如今很多领域在深层次上都是密切联系的,单独开放某一领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今后应采取统筹推进的开放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为西部开放提供了巨大空间,国家在政策上应结合西部资源和产业特点,支持西部开放。”
6  为三大攻坚战细化“作战图”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大攻坚战的“作战图”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
  三大攻坚战,战战是硬仗。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要分别提出工作思路和具体举措,排出时间表、路线图、优先序,确保风险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出实招更重见实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其中,金融风险是重中之重。
  细数政府工作报告中防风险的政策,各个都是针对性很强的实招。比如,严厉打击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和企业兼并重组;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健全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监管;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表示,中国整体债务增长较快的情况已经平稳下来,在总量上进入了稳杠杆和逐步调降杠杆的阶段。他强调,当前一些金融监管的空白地带需要尽快填补,一些具有缺陷的金融监管规则需要增强制定,一些金融机构或者准金融机构已经发生的风险需要抓紧进行处置。
  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政府工作报告在提出“严禁各类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行为”的同时,也为地方政府提供了合理的融资渠道。今年安排地方专项债券1.35万亿元,比去年增加5500亿元,优先支持在建项目平稳建设,合理扩大专项债券使用范围。
  原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认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要稳定和降低杠杆率,企业部门、政府、居民家庭的杠杆率都需要降低。对于各种违法违规的经营活动必须坚决制止。下一步将继续聚焦影子银行、信托、互联网金融等薄弱环节,加大整治力度。同业、理财、表外等交叉金融风险仍是重点整治领域。
  加力精准脱贫,再减1000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
  “今年是连续第三年定下全年减贫1000万以上目标。在脱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这1000万的年度减贫目标相比前两年‘含金量’更高,挑战更大。”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说。
  过去5年,我国贫困人口减少6853万,平均每年减贫超过1300万人。截至去年底,我国剩余贫困人口在3000万左右。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我们现在不仅要打赢,而且要打好,我们也有信心能够打好这个攻坚战。”他提出,下一步,要在坚持前几年脱贫攻坚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政策、创新举措,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攻坚力度,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对干部和贫困群众的培训等,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贵州省石阡县龙塘镇大屯村党支部书记周绍军代表说,当地通过发展知名度高的苔茶,村民日子变化很大。“未来我们要以专业化的队伍来提升大屯村茶叶的品质和品牌效应,让贫困群众的腰包鼓起来,让贫困群众的腰杆挺起来,让贫困群众的生活火起来。”
  从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今年精准扶贫更注重向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发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脱贫攻坚已经从‘大水漫灌’进入‘精准滴灌’的新阶段,未来要更加注重工作方法和策略。”四川省达州市渠县金土村“第一书记”黄小军代表说。
  明确数字目标,防治污染更过硬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怎样才是更大成效?在具体工作部署中,政府工作报告对相关污染防治工作都明确了具体的数字目标,这将有助于将工作落到实处。
  如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今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要下降3%。深入推进水、土壤污染防治,今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面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完成造林1亿亩以上,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面积增加到3000万亩。
  广西防城港市委书记李延强代表表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严守红线底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老路,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四川省环保厅厅长于会文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具体,描绘了生态环境保护的美好愿景。我们对做好这项工作,信心更足了,决心更大了。”
7  直面烦心事,书写民生新答卷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以人民为中心,多解民生难事
  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戴立忠代表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在空气质量、环境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和住房、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等方面,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突出聚焦民生问题,求真务实、敢担当、有温度。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针对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等健康事业发展滞后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需要的现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未来大力推进健康事业发展的路线图。
  云南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主任胡阿罗代表格外关切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胡阿罗认为,常见病、多发病的救治需求多在基层,而一些地方医疗基础设施落后,医疗人才匮乏,难以共享到优质医疗资源。只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才能真正解决群众看病难题。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云南省政协常委段丽元委员建议,建立医养结合工作联合指导和协调会商机制,促使医疗、养老、社保政策有效衔接,尽快全面建立老年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养护型、医护型养老机构发展滞后问题。
  共建共享民生事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聚焦民生工作,着重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河南驻马店市长朱是西代表表示,建设一批特色美丽乡村,要着力解决农村院落“脏、乱、差”问题,绿化提升农民庭院、房前屋后、菜园子、花坛子等,让农村庭院美起来。乡村规划要向群众公开,既增加群众认知也接受群众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近年来在浙江、河北等地铺开。宁波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余红艺代表说,民生实事票决制体现了政府从“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的转变。“新的机制使人民群众成为民生实事项目的参与者、监督者,最终成为项目的受益者。”
  考量公平正义,将其纳入民生范畴,也成为我国下一步大力推进民生事业的新看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消除性别和身份歧视,使更加公平、更加充分的就业成为我国发展的突出亮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委员认为,专项扣除、税率级次、征税模式的调整受制于多方面的因素,如吸引人才的需要、税制简化的需要以及社会对公平调节的期待。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成就更多人生梦想
  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也更加多元,期盼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高质量的教育、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都对民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今年首次把这一指标作为预期目标,以更全面反映就业状况,更好体现共享发展要求。
  “城镇调查失业率涵盖农民工等城镇常住人口,是对全国就业情况更加科学、合理的掌握,也是对农民工为社会发展所做贡献的肯定。”河南金顺劳务派遣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全收代表说,期待未来社保制度更加完善,让农民工群体在城市中获得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拥有更强的融入感和获得感。
  甘肃陇南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梁倩娟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创业就业、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解决好群众住房问题等都切中老百姓的需求。
  “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代表认为,教育供给的单一、粗放,与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之间存在矛盾,必须把全面发展、优质发展、多样特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顺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拓展教育供给,保障人的健康成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半月调查
 
8  样子做足,环保就能过关?
  当前,一些地方在环保监管、治理中出现形式主义倾向:不管环保举措能否持续,是否矫枉过正,先行“一刀切”,以求应付;不管企业实际生产、排污情况,只要设备先进,名目炫酷,环保就能过关;一些地方政府把治污项目打扮成景观项目甚至是房地产开发项目,样子好看了,污染却还在继续。
  “一关了之”“先关再说”念歪环保经
  “有段时间,城区里找不到一家能做喷漆的商家,展板最终迟了好几天才上墙。”东部某市一名政府工作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当地为应对环境治理检查,提前将给广告公司做喷漆的商家全部关停,他所在单位需要文化展板,竟一时找不到喷漆工人,展览被迫推迟。
  “关掉这些商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名工作人员认为,没有进一步的环保举措,而需求又摆在那里,一时关了,后面仍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不少基层环保工作人员反映,越到乡镇、街道层面,应付上面的压力就越大,面对各类环保指标和分解的任务,具体工作中往往采用“先关再说”的办法。
  “一刀切”式监管也成为一些亟待升级的传统产业的困扰。在环保压力下,太湖流域多地“闻印染色变”,许多印染厂家技术升级步伐被阻滞,甚至被迫关停整治,一些已经完成设备升级换代、符合环保标准的领先企业亦不例外。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某企业不惜重金引进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希望能得到相关主管部门支持,相关政策却给印染技术改造和设备的更新划了一道红线,无法逾越,钱打了水漂。
  “对付”过关,“面子治污”难平民愤
  目前,中央环保督察已经实现对全国31个省份全覆盖。猛烈环保督察风暴之下,一些地方的环保工作却仍失之于“宽、松、软”,环保治理被企业“轻松对付”,甚至为了遮丑,异化为“面子工程”。
  半月谈记者发现,有的污染企业通过“精包装”变身为高科技企业、互联网公司、节能科技企业等,打着新材料、新科技的名号在一些地方堂而皇之存在。江苏某环保局工作人员反映,某家污染企业引进节能设备后,标榜成功转型,实际上节能设备成“盆景”,只有应付上面检查时,才开起来转几下。
  中部地区一城市为治理城市河流污染,花了不少钱,但重点没有放在水体治理中的截污、清淤、雨污分离、污水厂改扩建等方面,而是放在如何遮掩排污口,建设风光带。
  半月谈记者在当地河边看到花花草草,风景不错。但当地居民介绍,虽然周边的房价跟着景观建设上去一些,但河里水质依然臭气熏天,老百姓依旧不满意,投诉的非常多。所谓的“治理项目”对治理污染甚至起了反作用,由于大搞形象工程,污水口都被隐藏了,出了问题很难找到根源所在。
  “大量的钱已经投了,却没有达到治理效果。政府只好采取从其他河流引水冲淡污染的方式来应付愤慨的民意。”市民刘先生告诉记者。
  业界人士透露,原来普遍认为做环保“费力不讨好”,现在动辄上亿的治污资金,但一些地方没有真正从“治污”这个“初心”出发,而是谋求把治污工程包装成房地产项目、产业项目。
  精准环保,诊治环保形式主义
  乱监管、软监管、瞎治理,都是环保形式主义的变种,须重拳治理。
  “‘一刀切’式的‘闭眼执政’是一种形式主义。”江苏荆澜德律师事务所倪瑞春说,根本原因在于相关部门的消极应付和疏于担当。“但凡面临执政风险和管理挑战的行为,一概绕道而行,甚至关门了事,久而久之,会挫伤企业的环保积极性。”
  企业“洗绿”行为在一些地方被轻轻放过,折射出一种扭曲的政绩观。个别领导干部一边嘴上反对形式主义、一边却以更严重的形式主义糊弄应付。有业内人士坦言,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甚至与“排放大户”达成默契,只要把样子做足,对付了上级检查,你照排你的污染,我照长我的GDP。
  针对环保形式主义,一些企业负责人建议,政府在支持高科技企业发展的时候应加强甄别,支持真正有需要的企业、防止“挂羊头卖狗肉”。
  江西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麻智辉表示,环保治理与经济发展应相得益彰,对过去污染严重的传统产业,应进行广泛的产业发展调研,根据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退出时间表”,堵疏结合、精准监管,防止为省事而强行“一刀切”。
  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建华表示,一些地方政府“瞎治理”往往是污染根子没有解决,环境的肌体健康没有恢复,倒忙着涂脂抹粉售卖出去,反映的是一种很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扭曲的政绩观,亟待纠正。
基层治理现代化

9  困在农村,还是奋斗在农村
  大学生村官制度是我国向农村输血的重要途径。半月谈记者在河北、山东、陕西等地调研发现,各地围绕“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进行了有益探索,推动优秀大学生积极投身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去。但一些大学生村官也面临“下不来,上不去”的困惑,如何让他们在农村发挥更大作用,仍然是一道难题。
  毕业了,当村官去!
  “当大学生村官,要抱着一颗给老百姓办事儿、在农村广阔天地干事创业的初心。”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常兴镇尧柳村村官刘焕焕说,现在她也正继续努力着。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了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决策,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从这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来到农村,渴望用知识服务农村。
  河北省邢台市委组织部在大学生村官选派方案中,尽量把更多的优秀毕业生选派到人才缺乏的贫困地区,整体提升贫困地区村“两委”班子文化水平。
  几年前,河北邢台沙河市柴关乡的大康村还是一个萧条的小山村,年人均收入1000余元。2014年,赵鹏在大学毕业后到大康村当村官,让村里流传的老手艺——手工纳鞋底、做布鞋焕发了新的生机。如今大康村代工制作的布鞋经过检验,被贴上商标,送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货架上。村民们靠这一项,一个月一人能挣1000多元。
  “小李来了之后,我们村变化不小。”河北邯郸市峰峰矿区彭城镇豆腐沟村村民说,过去农闲,大家就聚一起说说家长里短,容易引起纠纷,吵架是常事,但自从小李来了,村里慢慢地建起了健身娱乐队和舞蹈队,大家有了事做,高兴得很。
  对刘焕焕来说,担任大学生村官收获最大的是基层工作经验。“在工作中接触最多的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需要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反复给他们讲,很考验人的耐心。”
  “运用政策导向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除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促进统筹城乡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造就一支有基层工作经验,与老百姓有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队伍。”河北省秦皇岛市委组织部组织二科科员陆明说。
  “我们算什么人,往哪里去”
  “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有年轻大学生来村里。”多位基层干部反映,长期以来农村年轻后备力量严重短缺。但是,这不等于大学生下农村就一定能起到“人才”作用。“来了农村,就想干出一番事业,可确实不知道该从哪下手。”一位大学生村官这样说。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虽然不少大学生村官干得风生水起,但也存在着各种困惑和担忧:“当村官却成了乡镇干部”“感觉不到什么成就感”“看不到未来”……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罗丞认为,农村事务比较复杂、问题比较繁琐,大学生村官上任初期,没有掌握与群众沟通的技巧,不熟悉党在农村的惠农政策,做不到与党员群众打成一片,更不用说开展工作和为富民强村作贡献了。
  大学生村官岗位需要履行什么职责,承担什么责任,镇、村拿不准,大学生村官自己也搞不清。华北某地组织部干部表示,现在大学生村官大多在工作上没有具体分工,仅以助理身份协助村支书或村主任做些日常工作,缺乏重点和重心,不容易融入村级组织核心。
  在一些地区,大学生村官的职责范围是资料收集、数据统计、跑腿开会等事务性工作,更多的是被抽调到上级部门去帮忙。“只要认字、会操作电脑的人都能做。”一位大学生村官表示,“既然是做这些,干嘛要大学生,浪费资源嘛。”
  华北地区一个任职7年的大学生村官直言,虽然文化程度高点,但“没有给村里带来什么变化,甚至很少接触村里的工作”。
  “看不见出路,无心干事”,也是部分大学生村官的心态。多位大学生村官表示,出路的不确定性使得选聘的大学生村官身在基层、心在书里,在村里上班的主要工作就是看各种考选的辅导材料,使基层成了考试的“加油站”“过渡站”,任职期间就纷纷考取了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
  与理想反差大、待遇水平低、现实问题多……甚至由于在村任职,生活工作圈子小,东部沿海省份某县存在着不少大龄村官婚配难的问题,更加剧了大学生村官的流失速度。
  农村如何留住大学生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要求加快构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要让大学生村官来得了、干得好、干得久,就需要让他们不用离开乡村,就能看到美好未来的希望,过上美好的生活。
  山东农业大学地方政府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陈国申建议,采取“传帮带”等多种措施,帮助大学生村官了解乡情和村情;引导他们当好政策宣传员、村情民意调查员、村级决策参谋员、农产品销售市场信息员和远程教育协管员“五大员”,在应对复杂问题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积累经验,不断提升工作能力。
  东部沿海省份某村大学生村官通过电子商务模式来经营村里蔬菜买卖。“但我刚毕业,家也不是农村的,不懂技术,又没人指导,我开的蔬菜网店出现滞销,这个事也就黄了。”陕西省眉县常兴镇马家社区党支部书记助理张瑞雪建议,采取多种形式集中开展岗前培训和任职技能培训,帮助大学生村官认识、熟悉农村。
  专家表示,要根据工作需要和本人的优势特点,为大学生村官安排能发挥作用的岗位,给他们压担子、分任务,让他们有事做,有用武之地。要让他们到村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办成几件实事,坚定做好工作的信心。
  与此同时,要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村官的前途出路问题,增强这一职位的吸引力,让大学生村官不再一门心思往上考,而是甘愿扎根基层、服务基层。例如,大学生村官能否进入公务员队伍,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要凭工作实绩论英雄,只要安心锻炼、踏实干事、为民服务,考核考察合格后,就能成为公务员。半月谈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我国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对大学生村官进行年度考核。
  新时代有新任务。作为基层工作中的重点岗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让优秀大学生在农村“干得好、流得动”,吸引更多大学生“下得去、留得住”,形成乡村治理中干部成长的良性循环。
10  村社干部:身在基层却背对基层?
  随着国家对基层投入的不断加大,大多数村级组织都有了独立办公场所。但一些基层群众反映,村(社区)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为百姓解忧”,到村里办事经常找不到人,甚至一些村(社区)干部挂着书记、主任的头衔长年累月不在村里,“身在基层却背对基层”现象在一些地方较为严重。
  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产业
  半月谈记者在某乡镇调研时看到,不少村部大多数时间大门紧锁,尽管有规定村干部要轮流值班,但是基本上都是“墙上制度”,村民去办事时常常不见村干部的人影。
  半月谈记者调研时,恰逢镇里要到某村发展党员,镇里提前通知了村支书召集党员和群众到村部集中谈话。到村里时才发现村支书和村主任两人都不在,只有村妇女主任在村部。后来询问才得知,村支书去外地跑生意去了,村主任外出放羊去了,他们平时也是很少到村部来。
  在农村,村干部大都有自己的产业,他们竞选时很积极,但一旦选上村干部,对村民的事情往往不再热心。除了上级部门要求开会,以及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情和产业。
  有基层干部透露,当地一个村支书,常年都在镇上一家企业任职,别说村民平时见不到他,就是镇里有时发一些通知,也要到他所在的企业里去。还有些人当上村干部后,依然外出打工,然后“遥控”其他村干部和家里亲戚代为处理村事务。
  这名基层干部表示,基层群众知道这些有产业的人当村干部会分散精力,但这些人又是村里能人,村民想让他们为村里做点事。“如果村干部没有点产业,没有点本事,村民也不会服他、选他,这是个很大的矛盾。”
  上级任务考核多了,与群众交流的时间少了
  也有不少村社干部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作上,但往往是事务性的工作多,直接服务群众的工作少。“我这个支部书记签了多少责任状,自己都记不得了,有时睡觉都能梦到自己被处分。”一位在东部农村社区任职20多年的支部书记表示,现在基层工作越来越多,考核压力很大。
  某贫困村村支书说:“现在每天真的很忙,跟村民们接触的时间在不断减少。有时候我都在想,花这么多时间迎检、做台账、开会,还不如省下时间多为老百姓办点实事。”
  某些“明星村”也面临同样的烦恼。半月谈记者最近到某示范村采访时,宣传部门告知要提前跟当地村干部“预约”才行,因为他们太忙,前后已经来了好几拨人。“开座谈会、看PPT和宣传片、开车绕村转一转,每次都是这个流程,但是每来一拨人都得重复一遍。”该村一名村干部说道。
  半月谈记者曾在某社区做问卷调查,发现很多居民并不认识社区干部。“现在很多年轻人对社区事务并不关心,很少参加社区活动。加之我们人手又少,大多数时候只能认识些积极性比较高的老年人。”该社区一位干部说。
  “村干部大多是本村人,村民之间发生点矛盾、村民有什么困难和需求,调解处理起来很便利。”东部某乡镇一位基层干部表示,如果大部分村干部没时间“搭理”老百姓,会激化干群关系。“村民一次找你你不在家,两次找你你说没时间解决,三次四次下来,老百姓慢慢就会对村干部失望,原本可能很小的问题也会越闹越大。”
  坐班不能一刀切,群众路线不能丢
  “如果村干部都坐在办公室的话,很多工作没法开展。”苏中某村党支部副书记告诉半月谈记者,同样一件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完成所需的工作量差别很大。
  “其实我们也没闲着,但整天待在办公室处理一些文字材料,一些群众会觉得你没干活。”一名村干部说,一些村民不清楚现在基层农村工作信息化要求高、台账资料多的特点,往往误以为坐在办公室里做这些工作的人不干事。
  一些地区的效能办和纪检等部门会不定时检查村干部在岗情况。中部某乡镇纪检干部说,要求所有村干部全部坐班不现实,平时纪检部门也只要求村部每天要有人坐班。
  一些基层干部建议,让身在基层的村干部“回归”基层,除了要减少不必要的上级检查、考核与台账要求外,还可以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规定村干部每周、每月的走访与民情访谈时间,细化相关服务群众的奖惩考核措施,加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联系。
  江苏南京市鼓楼区一名社区党委书记建议,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利用现在发达的社交通讯技术与群众打成一片,通过建立党员微信群、村民或业主微信群等方式,线上线下相辅相成,让群众反映的问题能尽快被看到和处理。
教育
 
11  学校越来越松,家长越来越“疯”
  最近,各地教育部门减负新规频频出台:
  江苏省发布最严“减负令”,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作业;
  浙江省“减负令”除延迟到校时间外,部分地区还试行“中学生做功课至晚上10点可以选择不做”“小学生晚上9点可以不做”。
  然而这些新政并没有得到一片叫好声,除了质疑治标不治本的痼疾外,人们还开始反思减负本身的合理性。
  如今,越来越快乐的学校教育,却似乎让家长们越来越“疯癫”了:陪写作业鸡飞狗跳,孩子要做好自我防护;月薪3万撑不过一个暑假,家庭收入一半用来报培训班……人人盼减负,人人又怕减负。
  疯癫般的家长,慈母般的老师
  开学第一天,南京市公务员黄颖发了一条朋友圈:“又开学了,但愿母慈子孝的模式一直在线。”令她“心寒”的是,评论里一片“不可能”“不可能+1”“+10086”,队形整齐。
  愈演愈烈的“报班热”,越来越长的补课账单,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感到匪夷所思。
  四五年前,湖北武汉的徐女士因为给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辅导班、花费12万元而成为全国知名的“着急妈妈”。
  时至今日,“一周八九节辅导课,每周休息半天”“家庭一半收入给孩子补课”等情况早已席卷全国。
  “家长有种病,自己觉得是奋斗,别人觉得是中邪。”
  南京一位家长感慨,生孩子前看见这种新闻都觉得“这是疯了吧,等我生了娃云云”,等到置身其中,才发现迟早都会泯然众人。
  “大老爷们”上班时间讨论小学孩子的奥数题,另外“半边天”呼朋唤友在微信群里秒杀“原版教材”和性价比最高的打印机,放学后一群爷爷奶奶负责去课外班占座,另一群爸爸妈妈马不停蹄带着娃和外卖奔向教室……
  凡此种种已成为目前众多有娃一族十分标准而又波澜不惊的生活常态。
  与此同时,“现在的老师太好当了”“现在的学校太会甩锅了”则成为家长们的吐槽金句。
  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陪伴孩子学习……有位家长告诉半月谈记者:三年级时,孩子一学期才用了不到两个生字本。孩子的拼音、书写掌握得远不如自己当年,期末还得自己打印资料复习。
  教育专家认为,细究这样的“金句”,还是要搞明白家长究竟在抱怨什么?
  不是对老师有意见,而是对家庭教育与校内教育的“错位”有意见,对教师的专业教育活动向家长转移,对家庭教育职责的无限放大有意见。
  减负令严格地限制了学校老师的能动性。
  一二年级不能留书面作业,不能排名,否则将可能被家长投诉。
  北京海淀区某小学四年级的某班,就因一名老教师让孩子写作业被家长告到教委,事后即便全班其他所有家长挽留,该名“负责任”的老教师仍被迫离开原有的教育岗位……
  公立低保化,农村边缘化,教育资本化
  在减负的大背景之下,校内不留作业,校外补;校内不分班,校外分;校内不考,校外考;校内不竞赛,校外大比拼……
  所有校内因减负放弃的“阵地”与“跑道”,现在已经由校外全面接管,导致辅导教学“喧宾夺主”现象愈演愈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地出台花样繁多的减负政策,换来的却是家长越来越冷漠的反应,甚至是“请不要再给我的孩子减负”的控诉,以及一连串触目惊心的马太效应。
  一是公立低保化。
  “要择校,到民校”“初中不进民办,大学就进民办”,公办教育在某些教育市场比较成熟乃至过热的地区,正在呈现出一种“低保化”的趋势。
  曾担任校长与教育局局长多年的吴晓茅说:公办学校越是对减负政策执行到位,其结果越是令人尴尬。
  根据2017年江苏省南京初中名校中考均分排名,排行榜前9名中7家是民办;两家公办学校中,南外是唯一一个可以跨区域掐尖招生的特殊公办,树人则刚刚由民办转为公办。
  “很多薄弱的公办初中连中考全市平均分都达不到,办学质量不高,导致学校对家长和学生更没有吸引力,生源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吴晓茅说。
  “公办省钱,民办省心”也逐步化为泡影,补课正在成为公立学校不能满足家长需求时候的刚需。
  南京的家长陈先生买了学区房把孩子送进了公办小学,上到二年级就后悔了:“每天下午两三点就放学,作业很少,不能排名,学校因为强调素质教育而限制的东西,家长都得通过校外烧钱弥补回来。”
  二是农村边缘化。
  当城市家庭为了下一代的未来不断用“烧钱”的方式“增负”时,乡村教育正在放任自流。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的公务员韩飞在回老家山东枣庄时写的一篇《乡村青少年的未来被“吃鸡农药”重重围困》在网络引发热议。
  该文说,“除了睡觉,哪怕吃饭、上厕所、走路,村里的青少年手中也往往横着手机。聊起游戏,他们不由眉飞色舞;谈起别的,则‘兴趣缺缺’,甚至压根就不答话。”
  韩飞与这些孩子的家长交谈,“当我谈起未来两个字,他们往往自嘲且讽刺地一笑:‘农村人谈什么未来,中学毕业出去打工就是了’。”
  三是教育资本化。
  不少家长坦言,小升初不考试,但优质初中却是稀缺资源,当“竞争跑道”不再清晰,从校内转移到了校外,方法上也从“短跑”“竞速”升级到“花样赛”“障碍赛”“马拉松”,家长在课外辅导班花费不菲、学生疲于奔命的状况只能更胜从前。
  正是由于公办教育不断减、不断退,唯恐孩子掉队的家长们才会陷入军备竞赛,资本成为教育的主宰。
  减负不能减责任、减质量、减求知欲
  为什么人们一边盼着减负,一边又害怕减负?
  仔细分析,当你害怕减负时你怕的是什么——怕的是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怕的是我减了,别人不减;怕的是减负减负,减成废物;更怕减负变成减责,衍生出更多“潜规则”。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全国两会期间在记者会上进一步明确了“减负”概念:什么叫负担?
  指的是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超出教学大纲、额外增加的这一部分。在这个以内的,叫做课业、学业,叫做必须付出的努力。
  教育专家认为,尽管社会上已经出现了“请不要给我的孩子减负”的呼声,但本质上,减负的方向是正确的,回归教育本质的战略是正确的。
  关键在于,人们呼唤的是真正的减负,不能减责、不能减质,更不能打着减负的旗号夹带私货,同时还要尽快提质、均衡,才有可能让学生在应付考试之余有更多时间学习如何成为一个更全面的“人”。
  减负不能偷换概念,求知欲不是负担,正常的竞争不是负担,老师和教育部门的责任不是负担。
  《拼娃:学霸世家谈教育》一书的作者张捷认为,资源稀缺必然需要竞争,而减负是减不掉这个竞争的。没有了公开的公平的竞争,潜规则就会横行。
  吴晓茅认为,我们制定的很多政策过于理想化,与现实脱节,才会招致抨击。
  “优质均衡的基础未能达成前,广泛被群众认可的公平即统一考试如果被剥夺了,那权、钱的寻租空间就必然出现,草根阶层的被剥夺感、不公平感就会产生。”
  回顾初心,减负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削弱教育,而恰恰是为了给予家庭更多的个性选择空间,去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解决高分低能。
  然而,对很多家长而言,素质教育就是让孩子多学几项技能。
  应试教育的现实与家长主动增负,说浅了是种“剧场效应”,是三人成虎的焦虑感;更深层次看,是民众对更好教育服务的追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长期不平衡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而补课乱象、学生负担重等都只是表象。
  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在今年两会期间引用古诗,用“一山放过一山拦”形容几十年喊减负,负担却越来越重的“死结”。
  现实中,教育系统关乎基本民生,情况又错综复杂,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当学生、家长、社会等真的减了负担,老师、学校、教育官员就势必增加了义务与责任。
财经
 
12  新旧融合,激活发展“双引擎”
  当前,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经济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新、旧互补,虚、实结合,人们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在酝酿蓄力的经济发展“双引擎”上。
  直面融合之“迫”。
  传统制造与新兴技术割裂。研究所、实验室里新经济科研频频立项,成果迭出,而生产车间里关键设备、核心部件难关却久攻不下,受制于人;传统制造提档升级,动力不强、技术不够、人员不力,而创新范式、创新企业却难觅伙伴、应用无门。对于苦撑已久的传统制造来说,新兴技术如水中之月,中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步伐更显艰难。
  实体供给与需求升级错配。当个性化、定制化渐成主流,一些新生代因“撞衫”纠结不已时,不少制造企业却还在为“爆款量产”沾沾自喜;当日益富裕的国人为马桶盖、退热贴跨境海淘时,部分企业却仍在落后的生产线上简单重复,勉强维持。传统产品需求下降,世界工厂渐成昔日辉煌,优质、有效的实体供给可望而不可及。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结构失衡。在制造业谋求转型升级,面临需求不振、成本上涨两头“挤压”时,一些业主转战高回报市场,在虚拟领域攻城略地。不少投资者认为,“干实体,不如玩概念”。当大量热钱涌入共享经济、“互联网+”等领域时,不少前景看好的先进制造业却资金难求,资本脱实向虚迹象显现,引发实业界担忧。
  思考融合之“钥”。
  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矛盾“动刀”,不断深化改革。当前,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蓬勃发展,推动了新技术、新机遇竞相出现。以新经济为代表的创新意识要想与传统产业长期孕育的工匠精神相结合,打破技术、体制、观念、政策藩篱,使新旧动能融合发力,带动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推动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同频共进,打造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驱动”。
  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是迎接新发展阶段挑战的有效办法,牵住了经济结构性矛盾与周期性问题交织的“牛鼻子”。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经济形态,将加速以物质生产、物质服务为主的传统产业模式,向轻量化、智能化、柔性化转变,并借助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对流程、工艺、产业场景和要素进行颠覆性重组,改造传统经济,为实体经济注入新血液。
  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还势必要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结合起来。唯有创业创新,才能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盈利能力;唯有创业创新,才能保持中高速,迈向中高端,从而催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增强产业竞争力,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整体运行质量。
  希望,往往伴随着阵痛。
  “人工智能”沦为“机器换人”;“共享经济”频现藏污纳垢;大数据、“互联网+”显露“概念化”“玩票化”趋向……从生产到流通,从企业到政府,程度不够、机制不畅、动机不纯等阻滞让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失衡现象时有发生,让转型升级受到制约。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不力,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攻关期的重大羁绊和现实痛点。
  融合之“难”。一些地方鼓励发展车联网,却对传统汽车工业歧视轻慢;发展人工智能,却对不少基础工业敬而远之;致力于推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却对软件、集成电路、关键元器件等核心基础产业不闻不问……一些地区新经济与传统经济“分地盘”“夺山头”,一些企业家试图脱离传统经济,来发展新经济和新产业。
  融合之“惑”。一些传统产业经营者,对融合发展认识不清,心存畏难情绪和成本顾虑,宁愿勉强为计,不愿融合发展;一些企业和个人,善于做表面功夫,阳奉阴违,“说起来雷声阵阵,做起来细雨滴滴”;一些地区认为传统产业已经过时,新经济就是要“重打鼓、另开张”,造成新一轮盲目投资和浪费。
  融合之“偏”。打新经济之旗,只图“亮化”低端产业;借新经济之壳,只为抢政策、争土地;以互联网金融之名,却行非法集资之实……在现下新经济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中,少数别有用心者钻漏洞、赚快钱、捞偏门,践踏了市场运行机制、破坏了微观主体活力,要在经济创新发展中提高警惕。
  反躬融合阵痛,我们在“创”与“守”、“实”与“虚”、“短”和“长”之间,仍需不断寻找新的动态平衡点,以深化改革之决心、敢于创新之勇气,推动新经济与传统产业真正有机融合、和谐发展。
民生
 
13  打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
  依托遍布城乡的综合服务网络,围绕资金、信息和物流等要素,湖北邮政系统整合“线上+线下”双平台,疏通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让藏在深山人不识的“土疙瘩”,成了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土疙瘩”是怎么进城的?
  “往年家里4亩土豆也就能卖个三四千块钱,去年已经超万元了。”湖北建始县官店镇横梁子村3组的贫困户汪立没想到,武陵山山旮旯里的土豆有一天能卖到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里去。
  横梁子村党支部书记田天义说,土豆是村里很多家庭的收入来源,但以前卖不出价,大家种得不安心,因为没人收就只能拿去喂猪了。
  田天义介绍,是邮政上门取货让村民种土豆没了后顾之忧。不仅如此,建始县邮政分公司还与村里共同建设了700亩高山土豆示范基地,请农业专家指导村民科学种植,土豆亩产增加到4600斤,更多土豆得以“打包”进城。
  同处武陵山区,湖北宜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打造了农村电商扶贫平台“五峰蓝”。2017年5月底,“五峰蓝”和湖北邮政合作,将五峰土豆摆上邮乐网,不到一周订单就突破5000单。如今,五峰农村电商年线上交易额达1.95亿元,20%以上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
  “早先在农村做生意成本太高,物流费用降不下来。”在建始县租了2000多亩地搞种植的杨波说,以前香菇运费一斤要两三元,还得自己拉到镇上快递公司网点,邮政运费只要0.7元一斤,快递员还到村里揽收。
  得益于湖北邮政疏通进城通道,赤壁猕猴桃、来凤生姜、襄阳花生、宜昌蜜桔、红安红薯、竹溪土豆……这些长年“埋”在大山里的“土货”正大步走向都市。
  “最初一公里”是怎么打通的?
  湖北邮政总经理任永信说,当前,农民脱贫致富主要还靠农产品卖出好价钱。只是,农产品进城在许多地区还缺乏配套的社会分工和服务。
  建始县商务局副局长黄海彬告诉半月谈记者,农产品进城,涉及称重、安检、打包、包装等一系列物流环节,都要在农村的“最初一公里”完成,这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难点。
  为疏通“最初一公里”,湖北邮政改变以往只管化肥、种子等农资分销配送的“配角”形象,借助2000个基层网点和近万名投递人员组成的物流网络,构建起“线上+线下”双平台。
  线上,着力打造邮乐网湖北地方馆,现已上线商家447户、上线商品10000多种,日均订单6000笔。同时,引导员工、贫困户和社会人员开通移动应用“邮乐小店”,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
  线下,湖北邮政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体系:在县里建起农村电商运营中心,在乡里打造三农服务站直营店、邮乐线下体验店等组成的“掌柜之家”,综合性商超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线上+线下”网络不仅销售范围广,而且接地气。对农户,摸索出了邮政代销、代运营、“基地+邮政+社区店”等农产品运营模式;对企业,邮政牵头开发品牌产品,利用邮乐网平台、邮掌柜系统,为企业提供策划、宣传、销售等服务。
  “邮政的优势在乡镇,而且越是偏远山区,优势越突出。这就易于打造健全的物流、金融服务网点。”任永信介绍,湖北邮政已在省内初步构建了“购物不出村、销售不出村、金融不出村、创业不出村”的邮政农村电商生态,2017年累计助推农产品进城订单超160万单,销售近2亿元,成千上万贫困户从中获益。
  “羊肠小道”如何升级“高速公路”?
  不过,当前农产品进城仍受到山区农业“散小弱”、电商人才稀缺等短板制约,农产品进城之路要由“羊肠小道”变为“高速公路”,还有赖于政府、企业协作优化软硬件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农村电商良性生态圈。
  其一,改良农村现有农业生产组织方式。黄海彬认为,应鼓励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当地土地等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其二,强化市场意识,打造品牌,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京东恩施馆负责人冉旭等建议政府牵头、市场协作,为地方企业、贫困地区农产品提供品牌策划、包装、宣传等一揽子服务,更好地整合区域资源,破解农产品品种单一、季节性强、品牌化程度低等制约因素。
  其三,加大贫困地区本土电商人才培养。宜昌邮政公司李素芳表示,只有以实际政策支持基层电商人才培育和回流,让更多贫困户树立电商意识,才能让电商不仅授贫困户以渔,更能营造“渔场”,让山区农产品进城之道变为康庄大道。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

1、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

2、厚职网www.houzhiwang.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3、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

4、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1:厚职公考(houzhigk);公众号2:厚职事考招聘信息(kaosydw)

快速访问手机站

公务员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houzhiwang.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公考网

事业单位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kaosydw.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事业单位网

热门资讯推荐:

公众号名称:厚职公考

扫码关注
获取公考资讯和资源礼包

公众号名称:厚职事考招聘信息

扫码关注
推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厚职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