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厚职教育
当前位置:主页 > 申论 > 理论面对面 >

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六: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来源:厚职公考     2019-09-24 00:21:36


在线题库请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厚职题库   行测、时政、公基必考题库精准押题

点击获取:考前必做时事政治题库【送分题】 | 新版公共基础知识7000题 |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导读】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间、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备考资料【点此领取电子版考试资料】。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houzhigk,随时获取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资讯。当前文章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2016年理论热点面对面《全面小康热点面对面》
 
六:让全体人民都过上好日子
 
--如何坚持共享发展
  2015年7月24日,我国外交部与联合国驻华系统共同发布《中国实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2000-2015)》,深入阐述了我国在减少贫困、防控疾病、普及教育等方面的骄人成绩,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回顾千年发展目标实施这十多年,我国为改善民生所作出的努力,无不折射出我们党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和情怀。今天,行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的理念,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
  一、共享是发展的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坚持共建共享,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庄严使命。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公平公正的社会,让人民真正享有发展成果,共同过上幸福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7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等等。
  应该说,党和政府促进共享发展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也要看到,我们在共享发展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问题依旧突出。
  比如,贫困人口规模还很庞大。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12.8万个贫困村,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不仅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致贫原因复杂。
  比如,民生改善的任务依然很重。优质教育资源还很稀缺,教育质量有待提高;就业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同时存在;未富先老,养老方面的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与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矛盾仍然突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等等。
  比如,公共服务均等化还有不小差距。目前,农村基础教育、医疗资源、社保、医保等投入远低于城市,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公共服务资源布局失衡,水平差异较大。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着国运。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如果只盯着经济数据的起伏涨落,忽视社会进步和人民群众真实的幸福感、获得感,就会透支社会发展潜力,发展就难以持续。今后,我们要坚持共享发展的理念,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专家解读
  共享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只有树立先进的理念,才可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制度;反之,就可能陷入发展误区甚至南辕北辙。只有坚持共享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才可能清晰可见、才不会迷失方向。因此,在“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共享的发展理念,并强调要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是国家发展理念的升华。
  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5年11月27-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全面系统部署。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我们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80%以上下降到2014年的7.2%。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为世界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的“中国经验”。
  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仍有7017万农村贫困人口。“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如何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提高脱贫攻坚成效,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一是精准识贫。精准扶贫,前提是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贫困户逐一摸底,搞清楚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建档立卡,实行动态集中管理,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而宜。
  二是精准施策。精准扶贫,核心是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按照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具体情况,实施“五个一批”工程,让不同的贫困群众吃上不同的“政策小灶”,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加大财政扶贫投入,发挥政策性金融和商业性金融的互补作用,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开辟扶贫开发新的资金渠道。到2020年,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多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三是精准落实。精准扶贫,关键是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清晰、任务到人、考核到位。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确保政策到位、项目到位、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到位,按时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四是精准脱贫。精准扶贫,最终是为了精准脱贫。在这方面,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要设定时间表,实现有序退出,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实行逐户销号,做到脱贫到人,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
  “众人拾柴火焰高。”扶贫脱贫是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参与进来。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党政机关、部队、人民团体、国有企业定点扶贫机制,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采取包干方式参与扶贫。“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脱贫致富终究要靠贫困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来实现,要重视发挥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的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
  链接
  脱贫攻坚“五个一批”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贫困人口很难实现就地脱贫的要实施易地搬迁,按规划、分年度、有计划组织实施,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扩大政策实施范围,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基础教育倾斜、向职业教育倾斜,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贫困家庭幼儿特别是留守儿童给予特殊关爱。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由社会保障来兜底,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加大其他形式的社会救助力度。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政策要对贫困人口倾斜。
  三、全面实施两孩政策
  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启动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消息一经对外公布,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和热议,瞬间在QQ、微博、微信朋友圈炸开了锅。“生还是不生?”“什么时候生?”……类似的问题,给许多平静的家庭带来了喜悦和纠结。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通俗地讲,是指所有夫妇,无论城乡、区域、民族,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这一政策公布后,有人说,单独两孩政策仅实施一年多,为何要急着全面放开两孩?其实,这不是仓促之举,而是中央基于我国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当前来看,我国人口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一是人口总量增长的势头明显减弱,育龄妇女数量逐步减少,特别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数量下降较快。群众生育意愿发生转变,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二是人口结构性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减少,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持续偏高。三是家庭规模缩小,养老抚幼、互助互济等传统功能弱化。这些情况,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安全带来新的挑战。今后几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社会抚养负担较轻,是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的有利时机。因此,全面实施两孩政策恰到好处、正当其时。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是什么关系?计划生育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后,预计2030年我国总人口为14.5亿人。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将客观存在。同时,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完善,赋予了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新的内涵。当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就是要实施好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引导家庭负责任、有计划地安排生育,调控人口总量、提升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家庭幸福和人口均衡发展。
  全面两孩政策何时开始实施?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两孩政策需要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组织实施。2015年1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新法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各地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登记办法,符合规定条件要求再生育的,仍需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
  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短期内会不会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增长?会对资源环境带来什么影响?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全国符合两孩政策条件的夫妇约有9000万对。全面实施两孩政策,今后几年出生人口总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长,最高年份的出生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这是政策调整的预期效应。我国在制定资源环境中长期战略规划目标时,已经为生育政策调整完善预留了空间。据有关部门测算,我国的能源、粮食等供给都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全面实施两孩政策对资源环境压力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国家既定资源环境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什么措施保障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2016年1月5日正式对外公布,明确提出了稳妥扎实有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的一系列措施。我们将进一步改革生育服务管理制度,取消两孩审批,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准确掌握生育信息,加强出生人口监测预测。同时,根据生育服务需求和人口变动情况,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学前和中小学教育、社会保障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链接
  计划生育政策大事记
  1.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把控制人口增长的指标首次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2.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3.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计划生育确定为基本国策,同年12月写入宪法。
  4.1991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强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决定,明确贯彻落实现行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5.2002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施行。
  6.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
  7.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
  8.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9.2016年1月,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正式实施,提出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
  四、让人们有更多获得感
  “天地之大,黎元为先。”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推进。
  这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致力于改善民生,一项项民生举措不断出台,一个个政策礼包不断送出,一批批惠民工程不断实施,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后,必须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的工作思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住最需要关心的人群,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配套措施,健全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扎实稳步地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就业乃民生之本。就业,关系老百姓的“饭碗”,是天大的事,必须下大力气解决。一方面,大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增加就业“需求”,又推行终身技能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化解“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结构性矛盾,强化对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另一方面,继续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搭好创业平台,强化资金扶持,彻底打破就业、创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
  教育乃民生之基。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教育政策措施的一举一动牵动着千家万户。为了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使若干高校和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
  收入乃民生之源。“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太大,不仅拖慢全面小康进程,甚至还影响社会稳定。事实上,也只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提高人民的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缩小收入差距,必须在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条件下,通过“扩中、提低、限高、打非”,建立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个人税收制度,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分配格局。
  社保乃民生之依。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世界上覆盖人群最多的社会保障网,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问题依旧比较突出。“十三五”时期,我们将在这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相关制度的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健康乃民生之向。“奔小康,盼健康。”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每一个人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础。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与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此外,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现实条件,处理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关系,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一方面,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持续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持续不断改善民生,有效解决群众后顾之忧,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
  微评
  ◆实现全面小康“不让一个掉队”,共享发展成果“一个都不能少”。
  ◆改革和发展,就是要让人民受益,没有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改革发展就没有意义。
  ◆全面小康要做大蛋糕、补齐短板、把底兜好、把网织密,在新征程中留下民生改善的深刻印记。
  ◆生儿育女不仅仅是家事,也是国事,事关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
  权威声音
  提高教育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
  袁贵仁(教育部部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只有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的目标,才能确保我国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在共建中共享
  有的人一提到民生问题,无论是扶贫脱贫、农村致富,还是就业、住房等问题,认为全部都是国家和政府的事,惯性思维就是坐等靠要。其实,民生事业是亿万群众自己的事情,共享发展不是坐等“分果果”,而是要共同参与、人人出力。
  从世界一些国家陷入“高福利陷阱”的教训,我们也可以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如欧洲一些国家,政府提供了一整套社会保障措施,包括养老、医疗、生育、工伤等,号称完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结果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民众工作效率降低,社会活力、创造力大大减弱,高福利拖垮了经济,引发债务危机。
  实现共享,必须共建。我们党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一直强调社会建设要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思路,就是强调改善民生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我们必须按照这个要求,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激发全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心协力推进民生工作。
  健全机制。大家的事大家办。共建共享,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形成国家、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多方参与的有效机制。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供给,提供多样化服务,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社会救济、互助、志愿服务。同时,完善相关税收政策,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养老、教育等公共服务。
  营造环境。共建共享,需要创造平等宽松的环境。为此,要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比如,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降低全社会创业的门槛和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造有利环境。
  依靠自我。改善和保障民生,人人可为、人人必为、人人受益,每个人都应该将其作为一种使命、一种责任。共享发展成果,绝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用勤劳的双手、智慧的大脑、劳动的汗水,努力拼搏奋斗,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天下大同,和谐小康。”只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在现代化道路上稳健前行;只有让人民幸福安康,才能凝心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坚持共享发展,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才能让13亿多中国人朝着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
  深阅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人民日报》2015年12月8日。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

1、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

2、厚职网www.houzhiwang.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3、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

4、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1:厚职公考(houzhigk);公众号2:厚职事考招聘信息(kaosydw)

快速访问手机站

公务员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houzhiwang.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公考网

事业单位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kaosydw.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事业单位网

热门资讯推荐:

公众号名称:厚职公考

扫码关注
获取公考资讯和资源礼包

公众号名称:厚职事考招聘信息

扫码关注
推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厚职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