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厚职教育
当前位置:主页 > 时事政治 > 半月谈 >

2017年半月谈第21期_半月谈2017第21期电子版_半月谈时事政治

来源:厚职公考     2019-09-24 00:03:24


在线题库请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厚职题库   行测、时政、公基必考题库精准押题

点击获取:考前必做时事政治题库【送分题】 | 新版公共基础知识7000题 |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导读】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间、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备考资料【点此领取电子版考试资料】。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houzhigk,随时获取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资讯。当前文章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半月谈2017年第21期电子版下载点此链接(右键,目标另存为)| 2020年半月谈继续关注本站更新
  《半月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基层读者的党刊,被中华人民共 和国教育部自考办指定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政参考读物,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 学习刊物之一,也是公务员考试必备的时政资料和申论资料。
  以下网页阅读版。
2017年半月谈(第21期)(精选)
 
半月评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永远奋斗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翻开红色篇章,从历史中汲取力量,为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新征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推动全党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必将产生重大和深远影响。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就是让我们党不能忘记过去,永远保持“把革命工作干到底”精神。
  作为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执政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我们党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十分有必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要使党员干部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将到哪里去,永远保持建党时的奋斗精神,永远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就是让我们党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前景越光明,任务越艰巨。我们越接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刻,面临的任务越繁重、越艰巨。要使党员干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奋发有为,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全面建成一个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就是让我们党坚定不移从严管党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党只有依靠人民才能创造历史伟业。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百年大党恰风华正茂。
  要使党员干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善于在履职中担当、在担当中创新、在创新中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抵制一切“病毒”侵蚀,永远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建设者,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党员干部要在四个方面取得实效。
  一是更加坚定理想信念。革命理想大于天。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我们要保持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干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到底。
  二是更加旗帜鲜明讲政治。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履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言。
  三是更加立足岗位作贡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干部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硬,必须在各自岗位上增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的本领,履职尽责,创新创优,做给大家看,带着大家干,成为引领民族精神的“中国脊梁”。
  四是更加严守党的纪律。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尊崇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树牢“四个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接受人民监督,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以8900多万党员之众打造出“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党的十九大擘画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全党同志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断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牢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一步一个脚印向着美好未来和最高理想前进;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不畏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新目标 新谋划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目标指引方向,目标凝聚力量。“两步走”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间表、路线图,是对中国未来发展的全新谋划展望。
  战略谋划 使命担当
  在不同历史阶段,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提出相应战略目标引领事业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重要经验。
  1987年,我们党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战略安排,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0年过去了,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第三步”也且行且近。在这个基础上如何继续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令人瞩目的是,报告提出的“到2035年目标”,实际上是根据我国发展情况,将过去提出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要达到的发展水平,提前到2035年来实现,进程缩短了15年。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认为,“两步走”战略适应了中国发展的新趋势,它是在科学分析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以及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要求上得出的科学结论。
  “‘两步走’战略的提出,说明我们党是有雄才大略、对民族和人民负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又说明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前途无比美好。”李君如说。
  “这是让中国人倍感自豪的新目标。”十九大代表、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说,“我们党在不同发展时期,确立一个又一个新目标,激励亿万人携手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不仅是对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承续,更丰富了这一梦想的内涵,值得我们为之加倍努力。”
  绘就蓝图 指引方向
  只有深刻把握“两步走”的发展脉络和实践逻辑,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各项战略、工作、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和前瞻性,才能一步接一步,连续不断朝着确定的目标前进。
  对照十九大报告,我们可以清晰看到,2035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将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幅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蓝图,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阶段,在时间与空间、中国与世界的坐标系上,标注出了承前启后的历史方位、继往开来的前进方向。
  与过去主要以生产总值衡量发展程度不同,“两步走”战略不是简单地强调经济指标,而是提出一系列综合发展目标,令人鼓舞。
  “两步走”奋斗目标中,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的跃升,两者既紧密衔接又环环相扣,既明确任务又指明路径,体现了科学缜密的战略谋划。“过去之路不平凡,现代化之路更值得期待。”十九大代表、贵州省印江县委书记田艳说。
  勠力同心 埋头苦干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我们要凝聚起亿万人民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扑下身子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十九大代表、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易会满说,用两个“十五年”、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目标更清晰、行动更具体,必将在复兴路上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站在新征程起点,前路并非一马平川,但只要我们勠力同心,积极践行新思想,就能从容应对、自信前行,稳步走好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光明大道。
  办好中国事情,关键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5377个党支部、11万名党员,就是胜利油田改革发展、和谐稳定的筋和骨。”十九大代表、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杨昌江说,“我们要把党的建设作为头等政治任务,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作为重要课题,延伸基层、聚焦支部、建强堡垒,引领我们的事业走向成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和人民同心协力,就一定能干成大事业。”十九大代表、宁波市公共交通总公司36路驾驶员陈霞娜表示,今后自己将为乘客提供更周到的贴心服务,让出行更便捷、舒适。“小事就是大事,把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做好了,整个社会就能凝聚起磅礴的力量。”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全中国人民将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再经过“两个15年”的奋斗,到本世纪中叶,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特点 新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准确理解与把握这一新特点,对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新标尺:抓住主要矛盾,衡量各项工作
  社会主要矛盾不仅是确定工作重点的根据,而且是划分社会实践发展阶段的根据。我们党通过透视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揭示社会主要矛盾、分析和把握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制定各个阶段的纲领和路线。对这一问题认识精准到位,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就能少走弯路。
  1956年党的八大,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党中央认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以发展生产力为重点、聚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发展思路,为后来社会主义发展回到正轨奠定了思想基础。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拨乱反正,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的结论,指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的表述契合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我们党正是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特点,指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虽然进入了社会主义,但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一关于主要矛盾的论断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遵循,是指引改革开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十九大在作出现阶段中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判断后,正式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论断。
  新内涵: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发展主线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中的“不平衡”体现为领域不平衡、区域不平衡、群体不平衡。具体而言,包括地区、城乡收入发展的不平衡,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不平衡,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不平衡,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经济建设与总体安全仍然不平衡等。
  “不充分”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尚不充分,仍不能满足13亿多人民对不同产品结构和质量的需求,不能满足人民对各种服务的需求,也不能满足人民对社会公平、民主法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
  回顾历史,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总体实现了小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仅从经济发展满足需要来看,经过几十年的进步积累,用“落后的社会生产”来概括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显然已经不符合事实。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然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些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只有准确领会主要矛盾其中的内涵,捕捉这一新判断的针对性、靶向性,深刻理解新时代的变与不变,才能为各项工作找准定位。
  顺应新时代的要求,力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将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问题提供答案。
  “幸福需求在升级,供给如何跟得上?”十九大代表、浙江台州市委书记王昌荣认为,要结合区域实际,下决心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补齐交通、教育、医疗、科技等短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要用新思想新理念引领新发展。”G20与新兴国家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张其佐认为,必须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党的十九大一系列战略安排和部署,将为中国开启更高的发展阶段。
  新任务:找准新方向,增添新动力
  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这一新特点后,我们必须把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与工作重点。
  在今后工作部署中,一系列新任务亟待加强: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美丽中国等。
  “‘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结构性问题。”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未来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
  针对此,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强调,应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主线,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包括推动地区结构、行业结构、企业结构、城乡结构的不断优化;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减少要素市场扭曲,解决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同时,要更多利用创新的手段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胡鞍钢认为,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不仅包括科技创新,还包括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文化创新。
  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既要找准新方向,又要对照新任务,更要增添新动力。在基层,党员干部普遍表示,人民有所需,党员干部就要有所应,要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新要求 新本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新部署。当前,各地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员干部们认为,必须按照新要求,锻炼新本领,才能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明确新使命,适应新要求
  认清目标才能明确要求。党建工作必须立足新时代的新使命,了解新形势才能适应新要求。
  “现代化、强国梦、民族复兴,宏伟的目标令我们振奋。”十九大代表、江苏泰兴市委书记张育林说,十九大描绘了新目标、新蓝图,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实现宏伟目标需要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所有党员干部都应该从新形势中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
  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中央纪委驻国务院国资委纪检组组长、国资委党委委员江金权说,十九大报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根据新时代新要求,深化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建工作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江金权说。
  落实新要求,增强新本领
  打铁必须自身硬。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自觉、郑重承诺与庄严宣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要真正做到主心骨挺立、领导核心坚强,中国共产党自身一定要硬起来。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等,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共产党先进优秀的根本。”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说,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政治过硬,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大力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让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十九大报告提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进入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踏上新征程,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不断提高执政本领,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让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执政本领,就是在执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问题,推进党的自身建设和党的事业顺利发展的本领。就如何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党要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等八大本领。
  “每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踏上新的历史征程,我们党的领导核心都会对全党提出新的能力和本领要求。”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说,正因为我们党能根据时代要求和实践需要未雨绸缪,把增强本领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要求,所以我们党才能成功完成每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
  践行新本领,实现新期待
  新要求、新本领最终要通过新作为来体现。党员干部们认为,同人民想在一起,更要同人民干在一起,用实干让“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河南省濮阳市在抓好党校培训工作的基础上,创建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弥补基层干部培训不足这个短板。目前,该学院已举办培训班224期、培训15482人,涉及全国19省份49市238个县。当下,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正成为濮阳农村党支部书记学院的首要政治任务。
  “不能仅满足于学了多少知识、获得了什么文凭,更要在实践中接受锻炼和考验,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十九大代表、河南濮阳市委书记何雄说,近年来,濮阳引导党员干部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多到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一线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磨炼意志、经受考验,不断提高敢担当、善担当、能担当的勇气和素质,提高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新时期推动富民增收,不可能再走老路,必须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江苏省宿迁市抢抓“互联网+”国家战略与电子商务进军农村市场的机遇。“通过一买一卖、一来一往,实现村级组织阵地由静变动,推动基层党群干群关系由远变近。”宿迁市委组织部部长过利平说。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勇于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愈发重要。当下许多风险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必然还会有新的风险出现。因此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既要未雨绸缪,也要防微杜渐。
  太湖蓝藻暴发,生态“亮红灯”;治污投入巨大,GDP增速连年下滑,经济“踩刹车”……多年来,作为百年工商业名城的江苏省无锡市,经受了经济转型的巨大考验。当前,无锡正积极培育新动能,推动产业强市战略。2016年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3%左右,增加值同比增长5.7%左右,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0%左右,逐渐摆脱经济下滑的困境。
  十九大代表、江苏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说,面对类似的市场经济考验,更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将党心、民心拧成一股绳,科学决策加实干,就能不断增强驾驭风险的本领。”
  新青年 新姿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当代青年充分享受了改革红利,目睹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他们“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担当精神,以崭新姿态把理想和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不断成长的“80后”“90后”
  今年31岁的王丽是一名典型的“80后”,目前担任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民四庭驻交警直属二大队法官工作室审判员。外表文弱秀气的她,却是工作中的“拼命三娘”。
  在全国商贸物流名城、交通流量甚大的临沂,近几年来,交通事故案件尤其是大型物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案件数量剧增。“与其他民事案件不同,交通事故案件往往涉及车辆保全、损失鉴定,全部程序走下来的话,审理期相对较长。当事人为了解决一个交通事故案件,从申请立案、保全到参加庭审、支取案款,往往要跑法院多个部门。”王丽说。
  为了让案件当事人减少损失、少跑腿,提高案件的结案效率,王丽周末几乎不休息,晚上常常加班到八九点钟,2016年收案1776件,结案1750件。这也让她成为全省“办案状元”,荣立全省个人二等功,获得“全国法院办案标兵”、第21届“山东青年五四奖章”。
  与王丽相似,生于1980年的“创客”陈良为了推广自己公司出品的“共享植保农机”已经连续出差两个多月了,足迹遍布北京、辽宁、甘肃、云南、贵州等地。
  如今,“齐鲁最美青年”陈良在德州力维机械有限公司已拥有发明专利60多项,其中30余项填补了国内空白,2016年产值达3500万元,公司所生产的特种履带及智能装备正奋战在消防、国防一线“战场”上。
  “国家有政策,青年企业家有梦想,两者相加就会产生良性的‘化学反应’。”陈良说。
  像王丽、陈良这样苦干实干的“80后”“90后”新青年还有很多,并正陆续成长为工作岗位上的骨干和带头人。他们在基层一线艰苦工作、敬业爱岗,在面对生死考验时,表现出了新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成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突击队和生力军。
  肤白貌美三观正,月亮定是咱的圆
  “新青年成长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他们所享受的各种资源远多于父辈,有着很好的体力和智力基础,是真正的‘肤白貌美三观正’。”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说。
  专家认为,新青年对党和国家发展成就感激、认可,对我国发展道路更加认同、更加自豪,乐于在线上线下、网内网外传播爱党爱国正能量。
  正在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攻读博士的彭志飞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已经连续几天‘白加黑’的忙活,可是青春就应该为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努力奋斗,不是吗?”彭志飞说。从2016年12月开始,彭志飞就陆续发表了《90后,马克思为什么“棒棒哒”?》等文章,用“萌萌哒”语言向青年人介绍马克思主义,阅读量高达上千万人次。
  专家认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有关部门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四个自信”等工作,年轻一代思想觉悟不断提高,爱党爱国自觉性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受国家越来越富强等因素鼓舞,新青年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充满期待,特别是近期越来越多海外留学青年表达出强烈的归国效力愿望,“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正在成为过去时。
  “我出国留学这四年里,祖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还有了羡煞老外的‘新四大发明’。我想,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和发展潜力,在不远的将来,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亲眼见证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那一时刻。我若能参与其中,深感荣幸。”正在德国攻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博士的邓嘉来说。
  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
  多名受访者认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青年需要“新关爱”。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只有培养青年才能开创未来。
  陈良期盼,有关部门能够尽快进一步加强青年人才队伍培育,在重点学科领域培养扶持青年拔尖人才,建立健全对青年人才普惠性支持措施,加大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对青年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在用好国内优秀人才的同时,吸引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和急需紧缺青年专门人才。
  彭志飞认为,在思想教育方面,可以发展更多熟悉年轻人话语体系、善用青年易接受方式进行引导和教育的组织和平台。比如,动画片《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国内外军事、外交等重大事件,用谐音、动画等“萌萌哒”叙事方式展现出来,宣扬爱党爱国正能量,颇受青年的欢迎。
  还有受访者期盼,能够改革完善青年人才管理体制,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有意识培养和启用那些有信仰、有能力、有担当的新青年,把他们放在前沿岗位进行锻炼,“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大力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之后,我觉得我们新青年的任务更加紧迫,实现中国梦的重任就在我们新青年的肩上。”彭志飞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才30岁左右;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大约60岁。也就是说,这中间的建设过程我们新青年都将参与、完成。所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乡村振兴战略激发“三农”新活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推进。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农业农村发展到新的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农业农村现代化描绘美好愿景
  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过去的“农业现代化”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们党对农业和农村定位的再思考,农业农村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十九大代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说。
  2005年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方针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2年后,十九大报告又用了20个字,提出了新的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从“生产发展”到“产业兴旺”,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从“生活宽裕”到“生活富裕”,从“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其中的变化需要我们细细体味。专家表示,这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未来不仅农业生产能力要提升,经济要发展,农民收入要提高,还要环境更优美,社会更文明,产业更合理……我感觉我身上的责任更重了。”河南省唐河县副县长马俊宏说。
  当前,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具备了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和技术条件。韩俊表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我国“三农”发展新格局。
  稳粮食稳预期的大事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袋子是头等大事,十九大报告里再次强调稳定国家粮食生产,我们农业科研人员更有干劲、更有激情。”十九大代表、河南科技学院教授茹振钢说。
  粮食安全是关系人民温饱生存的大事,也是我们党一直以来关心的重点。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曾表示,“十三五”期间,我们不追求粮食连续增产,但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只要市场有需要,就可以产得出、供得上。
  十九大报告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韩长赋认为,“这是给亿万农民的一个政策‘大礼包’。”
  韩长赋说,这一政策安排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期盼,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农民既可以沉下心来搞生产,又可以放心流转土地经营权,还可以安心进城务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预期也更稳定了,可以放心投入、扩大生产,改善农田设施条件,有利于形成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
  “农业投资高、周期长,最怕的就是不稳定,现在党中央明确土地承包再延长30年,这么好的政策那还不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起来!”河南省社旗县沃野粮食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唐道丽说。
  城乡融合透露发展决心
  乡村振兴战略,是在深刻认识城乡关系变化趋势和城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从城乡统筹到城乡融合,思路更加精准。
  “如果单纯地忽视农村,认为通过城市发展就可以把农村的问题都解决了,这是非常天真的。”韩俊表示,城市和农村是命运共同体,今后的发展目标是要促进城乡的融合发展,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障碍。
  韩俊认为,我们的现代化,不能够城乡分离、不能够建立在城乡分割的基础上,要通过城市的发展、通过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农村的发展。比如城市发展了,对农产品就有更大的需求,农产品的市场就更广大了。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可以带动农民就业,还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户。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很好地继承了党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重视并进行了创新发展,有利于形成村镇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他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向社会各界释放了一个信号:资源要素配置要继续向“三农”倾斜,补短板、强弱项,“三农”事业大有可为。
  “三治”合一激发内生动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专家表示,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对以往所提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乡村自治实践中的新概括。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在历次党代会报告中专门对“三农”工作队伍作出要求并不多见。对这支队伍的要求有两方面,强调既要有专业性又要对“三农”工作有感情。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必须要把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翁鸣提出,调动农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作用至关重要。
  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专家表示,报告强调“小农户”和“现代农业”的关系,是对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弱势群体的保护。
  “乡村振兴,离不开脱贫,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也是振兴乡村的前提和基础,脱贫后时代,我们还要带领人民群众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十九大代表、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说。
  “可以预见乡村振兴战略将实实在在惠及农业、农村、农民,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李国祥说。
  迎接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新时代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报告首次提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引发热议。面对我国慢病“井喷”的态势,改变重“医”轻“防”观念,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将有力助推“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完善家庭医生体系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作为一名中医药从业者,十九大代表、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药理系主任曾南感到十分激动、振奋,同时也深深感到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要把更多精力投入到一线科研工作中,尽全力推动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不辜负这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代,更好地保障群众的健康。”曾南说。
  曾南认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内容,把人群健康放在一个优先发展的地位,报告对此作了很详细的描述,例如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考虑非常周到。“我们要加强向群众普及健康的生活观念,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曾南说。
  成都“吕医生”社区诊所负责人吕奉平认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必须从健康素养做起,基层全科医疗要承担起这个责任。以全科医生为主体,以社区为基础,以家庭为单位,通过与社区内家庭签约的形式,建立“分片包干、团队合作、责任到人”的家庭医生责任制,为患者提供零距离的医疗服务。
  微医集团四川区负责人尤佳认为,家庭医生是促进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互联网+”,让患者在家里测量血压、血糖,通过互联网直接传到家庭医生那里,实时指导用药、初步诊断,“互联网+”让家庭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更加畅通便捷。
  变被动治疗为主动预防
  “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重在改变长期以来群众轻预防、重治疗的习惯。
  “对我们农村患者来说,预防太有用了。”59岁的四川泸州市叙永县火星村村民李发培说,很多村民健康意识比较薄弱,“有村医来管着我们,经常督促我们吃药、锻炼身体,心里踏实多了。”
  为了改变农村轻预防、重治疗的习惯,2014年9月,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率先在全省启动全民预防保健试点,从“全民体检、分类管理、重点救助”三大环节发力,摸清健康家底,降低医疗负担,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当前试点已初步探索出可推广模式,基层盼完善配套资金、加大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农村中医药服务体系,全面推广普及。
  四川省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曾令和说,全民预防保健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中心”的关口前移,提升了群众预防保健意识,加强自我健康管理,减少家庭医疗支出,有利于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十九大代表、成都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支部书记姚庆英说,“主动预防,让优质资源真正下沉到社区,既为广大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方便,又保证了管理质量,真正促进分级诊疗落地。”
  提升基层能力
  不少一线基层医护人员认为,“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重在落地,尤其要在广大基层生根。
  姚庆英说,要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贫困地区,由于生活条件差、待遇低等因素,医卫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仅靠现有的乡村医生队伍,无法满足工作铺开的需要。
  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秦晓明认为,中医在“治未病”方面优势明显,群众对中医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较高。但目前贫困地区中医药产业开发层次低,普遍存在“多小散乱”的问题,难以满足基层需要。实现“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需要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建设。
  十九大代表、四川平昌县双鹿乡利民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良成认为,基层服务能力提升了,才能切实承担起责任,才能起到“健康守门人”的作用,推动全方位全周期保障群众健康,“我们要加强健康知识宣传普及,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王良成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和配套政策落地,同时探索通过信息化技术,构建完善的远程会诊系统,促进基层与大医院之间的交流,多措并举提升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
  新“留洋”故事——留学新观察之一
  出国留学,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非母语的学业考核,更要面对陌生的环境、人群、文化。与我们眼中的以往留学生活相比,新一代留学生们有着自己的酸甜苦辣。多名身份不同、目的各异的留学生,向半月谈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新“留洋”故事。
  捷径?是另一种方式的选择
  刚刚从英国留学归来的夏天本科就读于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三时她决定出国读研。和所有“出国党”一样,从决定出国到拿到offer的400多天里,夏天经历了申请、考试、各种文书准备、专业选择、多次被拒、择校等各个环节。
  “那段时间,没日没夜泡图书馆,都内分泌失调了,大把掉头发。”夏天说,她的目标很明确,决定去英国的时候就直接锁定了前五的学校,如果申请不到就继续在国内读研。
  “其实当时也有过动摇,留学真的不是捷径,而是苦途。在得知自己有保研资格后,经过权衡还是决定继续前行。”夏天说,想感受世界一流名校的学术氛围,也想借出国提升一下自己能力,开阔眼界。
  夏天的路径,是我们印象中最顺遂正统的一种留学。社会的发展,让留学路径更加百花齐放。
  “在很多人眼中,我就是那一类高考失利才选择出国的人,而且上了一个国外二流学校。”正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王君说,其实自己不过是把留学当成高考外的另一条通往别处的桥罢了。
  2015年高考失利的王君没有选择复读,“与其同样的事情再经历一次,还不如选择另外一条路走”。在同学看来,王君走了一条“捷径”,但这条路也并不轻松。“申请国外大学的那段时间,像又经历了一场‘高考’。”王君说。
  “如果出国是为了逃避高考,或者是跟风,还是趁早放弃此念头。”王君说,大部分出国的学生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风光,很多改变会让你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思考,要能hold得住寂寞,更需要有一定的心理调试能力。
  与出国读大学不同,由于有家人的协助和支持,高中生小彭的感受更多的是新奇与憧憬。
  今年16岁的小彭,初中毕业前三四个月就开始准备出国上高中。当他的同学们都在忙碌准备复习迎接中考的时候,他和家人则忙碌于挑选留学中介机构、选择去哪个国家、准备资料去公证、递交申请、办理签证等。
  2016年,他到了加拿大。计划在加拿大读完高中和大学的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上加拿大的高中,申请到一所商科好一点的大学。在小彭所就读的加拿大高中里,像他这样的中国留学生大约有四五十人,一年下来的学费和生活费需要几十万元人民币,其中大部分人的父母都经商。小彭说,不好好学习、乱花父母钱的学生是有的,但那是少数。
  跳出舒适区自寻苦途的“高龄”留学生黄茜算是个另类。供职于华南地区一家大型主流媒体的她在工作8年后,获得全额奖学金,赴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攻读教育学硕士。
  “出国是因为我感到自己真的需要充电了。”黄茜说。自从参加工作,一直都在做教育新闻报道,工作8年间她几乎跑遍了广州的大学、中学和小学。年复一年,黄茜发现自己采访、写稿越来越熟练,却也越来越疲惫。
  求学的一年,在与来自世界各地同学们的交流中,黄茜看到了“更大的图画”,在全世界教育发展的全景中重新认识了中国教育的地位、成绩和不足,她觉得“累,但也充实”。
  山东孚泽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静峰说,近几年,出国留学日趋大众化。在本世纪初,送孩子出国留学还是一种少数家庭才能考虑的“奢侈品”,如今,更多的普通家庭把孩子送到国外接受教育。
  《2017中国留学白皮书》显示,计划留学人群主要集中在就读本科及以上阶段,占比达70%。其中,正在就读本科的人群占52%,就读本科以上阶段占5%,已毕业人群占13%。
  混日子?其实不少是“悬梁刺股”
  大部分人出国的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看得更多,以后能走得更远。“留学两年半,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图书馆。”夏天说,英国的硕士大多是一年制,很多人会质疑一年的硕士到底能学什么,其实就是将国内的两年的课程压缩成一年,“我身边都是整宿整宿熬夜写作业的同学,即使很辛苦,可能也换不来一个优秀。”
  对此,正在英国读博的心妍表示赞同:“若想在名校顺利毕业,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的要求很高。除了圣诞假期和春假会出去玩,大部分时间都是泡在图书馆。考试的前一个月,每天休息不会超过6小时,考前一周更是24小时泡在图书馆。”
  “如果有同学告诉你学习不重要或者及格就行,请一定不要相信他。学习非常重要,分数也要尽可能高。”心妍说,本来自费读书花费就不低了,国外的课程重修费真的很贵。
  据悉,2016年出国留学人员中,自费留学共49.82万人,占出国留学总人数的91.49%。2012年以来,自费留学的比重持续保持在92%左右,我国已初步形成公派留学为主导,自费留学为主体的留学工作格局。
  今年5月从美国南加州大学毕业的袁梦焰,国内本科毕业后出国,刚到美国时觉得非常孤独。“我当时住在学校旁边的公寓里,四个人一套,一个房间住两个学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生活圈子会很小,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很远。”袁梦焰说,在这个地方很累,很孤独,课业压力很大,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人自己呆着,不像在国内有很多朋友,但艰苦的学习生活也能让自己迅速成长成熟。
  专家认为,对于个性突出,在国内有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学生,出国留学有可能让他们更优秀;而一些在国内就没有良好习惯,甚至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者不可能因为到了国外,就马上变一个人,收获成功。
  看世界?也是另一种经历
  调查显示,决定留学人群出国留学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内在自我提升的驱动:拓展国际视野与丰富人生经历是出国留学最主要的目的。此外,对于国外名校或文化的向往,也是驱动留学人群的因素之一。“世界并不在你的地图和笔记里,而是在你的脚下,留学期间,趁着闲暇去了很多地方。包括英国本土、欧洲大陆,也曾去美国实习了两个月。除了欣赏美景,更是一个体验不同文化的机会。”夏天说,她已经换了两本护照了。
  “留学有一个诗意的名称,叫游学,每到一处,我都会先看当地的国家博物馆,感受他们的历史文化。”王君说,留学是一种既能读万卷书,又可以行万里路的方式。
  郑女士在某中央级媒体工作了10多年,申请自费到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介管理硕士专业学习充电。这个专业的大多数学生都有媒体工作经历,有巴西的名记者、非洲的名主持人、中国央视的纪录片制作人等,大家对于留学有着更清晰的目标和认识,小组作业常常让英国老师眼前一亮。“这一年的收获非常大,是在工作中得不到的。”她说。
  但想家,贯穿了很多人的留学时光。
  每逢佳节倍思亲,只有身在异国他乡才能真正体会这句诗的意义。“基本上每周都会跟家人视频聊天,平常日子倒也没什么,但是在跟团圆有关的节日里视频,就不一样了。”王君说,大家会假装收拾摆弄手边的东西,就是不看镜头,就怕看一眼镜头那边的家人,眼泪会忍不住流出来。
  “每到一个地方,每看到一处风景,脑海里冒出来的第一个想法都不是‘哇噻太美了’,而是‘什么时候我能带爸妈也到这看一看’。”袁梦焰说。
  “想家,也想国。”在国外,夏天最爱吃的是中国菜,最想听到的是乡音。“有时候走在路上经常会有陌生人用‘你好’跟我打招呼。”夏天说,“我想,这就是国家强大的一种表现吧!”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杨进说,过去3年,每年到教育处开具《留学回国人员证明》的人员总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在中国越来越开放的大环境下,思乡的情感、文化因素和国内越来越好的经济前景和发展环境,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据统计,2016年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3.25万人,较2012年增长15.96万人,增幅为58.48%。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留学新观察之二
  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他们远赴重洋,带着求知欲与好奇心,走进课堂,融入当地,展现个性与风采,那么,在外国人眼中,这些新时代的中国留学生有什么样的新变化,呈现出什么样的新特征?
  从抱团到融入
  “抱团、略显孤僻”是以往一些国外师生眼中中国留学生的一大特点,中国学生似乎更喜欢小范围地与中国或亚洲其他国家的学生交流,呆在自己的圈子中。
  在纽约大学史丹赫学院的助理教授程华宇看来,近些年,许多华裔学生都在很努力地走出舒适圈、融入校园,“他们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多半是,‘如何才能交到美国朋友’。”
  在半月谈记者和中国留学生的交谈中,他们大多表示课余时间会花很大的精力“学习”美国的流行文化,比如看高人气的脱口秀,来填补自身知识的盲区。而在学校举行的一系列帮助学生熟悉环境的社交活动中,中国学生都会积极参与。
  “我待在寄宿家庭,经常会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悉尼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申玉中这样形容他在澳大利亚的“新家”。
  第一次在国外生活,申玉中选择寄宿在单亲妈妈米丽?弗朗的家里。见到半月谈记者时,申玉中穿着黑色的“皮卡丘”文化衫,这是弗朗的孩子们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弗朗一边与申玉中准备着午饭,一边对半月谈记者说,留学生应该尝试与寄宿家庭共同生活,这样可以学到很多文化层面的东西。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寄宿澳大利亚家庭的留学生人数增长了20%,这成了留学生追求与澳大利亚文化互动的独特有效的方式。
  从害羞到张扬
  就中国学生个体来讲,他们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则经历了从害羞到张扬的变化。
  谢菲尔德大学数学博士、英国学生兼助教爱德华?皮尔斯对半月谈记者说,在以往的印象中,中国留学生因为害怕犯错,在课堂讨论和意见表达环节不够积极。他们中的很多显得害羞,不愿在课上与老师多互动,也不擅长在一大群人面前表达观点。这一方面可能受限于英语能力,也有可能是因为文化差异。
  不过,近些年他发现,随着校方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了改进,强化了小组合作项目,中国学生的表现越来越活跃,与外国学生的合作也越来越融洽。特别在中英角活动中,不少中国学生敢于表达和展示自我,令人印象深刻。
  对于这一点,为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预备班教授英语的老师詹姆斯?道森也有同感,过去,他总为班上的中国学生不能大声表达和参与课堂讨论而担心。直到他找到了激励中国学生的好办法——让大家介绍各自家乡的美食和饮食文化。“有个来自湖北武汉的学生,说起家乡的热干面就滔滔不绝。”道森说,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和越来越开放,中国留学生也越来越自信了。
  更加勤奋刻苦
  如果说大胆融入,敢于表达是中国留学生新的变化,那么,在不少教授和学生眼中,中国学生给人的第一印象可能从来都没有变,那就是勤奋刻苦。随着竞争的加剧,不少中国留学生更加勤奋刻苦了。
  美国南加州大学安纳伯格新闻与传播学院是全球新闻传播学的顶尖学府,负责国际学生招生的教授本?李说,最近几年,该学院最终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几乎超过总招考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比例,中国学生总体而言都很优秀,成绩突出,学习能力强。”
  2015年,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系的一份毕业生名单在网上曝光后引发热议,在名单上的231名毕业生中,中国留学生多达190人。一些美国媒体惊呼,中国学生已经“攻占”了各大名校的统计学系。南卡罗来纳大学统计学教授蒂姆?汉森说:“中国学生在申请专业时提供的数学成绩令人惊叹,不少学生的水准已经远远超出了美国本土的学生。”
  对中国学生的勤奋刻苦,美国圣母大学教务处负责人托马斯?布里什感受非常强烈。他说,刚来美国时,中国留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整体不算出色,但经过一个学期后,很多人开始进入全班最优秀学生之列。在他看来,中国学生进步很快有两个原因:首先,他们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其次,他们善于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杨同学的话也印证了这一点,他说,“很多中国学生把业余时间都用在两个L上,一个是图书馆(Library),另一个是实验室(Labs)。”
  这种在学习上的上进心有时候也会体现在工作和生活中。来自河南的中国留学生乔伊思就读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她用4年时间完成了正常需要6年读完的本硕连读学业。此外,她还经常参加校外实习项目,她工作的广告公司老板迈克尔说,乔伊思的吃苦耐劳和强烈的上进心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是我心目中的完美员工,聪明、纪律性强,希望她毕业后能到我的公司来工作。”
  新时代,留学如何更“牛”——留学新观察之三
  中国已经不是往日的中国,很多领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出国留学,学以致用取得“真经”,将留学价值最大化,避免“镀金式”低性价比留学,对留学生群体提出了新考验。
  “走一步看两步”,留学要未雨绸缪
  我国留学市场已走过小众的“精英留学”时代,进入大众“自主留学”阶段。但当前还存在着非理性留学、盲目留学和“被留学”现象,许多并不适合留学或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走到海外,对他们来说,在国外、回国后都将面临不小的困难。
  半月谈记者采访发现,多数留学生和专家都建议,留学贵在“早规划、早准备、早行动”。
  “首先要明确自己留学的动机,可能不少同学去留学的决定都是父母做的,或者是看到其他同学出国留学,自己也想跟风。”位于澳大利亚的留学机构澳士友伴负责人左鹏说,基于自己未来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甚至人生规划而做出全局考虑,留学才真正有意义。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国际部剑桥中心负责人何芳建议,学生最好在18岁左右出国,在国内接受完国际高中课程再到国外上大学是“最佳组合”,这样能有比较好的衔接,并且此时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意识。
  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毕业的夏天认为,“名校效应”在留学生学习生活中以及日后求职中会逐渐凸显。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逐年增长,世界名校录取率却没有提升。名校竞争将更加激烈、入学要求也将日趋严格。左鹏建议,有出国意愿的学生提早准备语言成绩和专业成绩,用企业实习、社会活动等实战经验丰富申请文书、突显自身优势,提高名校录取几率。
  当前留学主要集中在海外普通高校的经济管理、语言艺术等商科类和社会科学类学科,或者知名学校的心理学、宗教学等冷门学科,导致求职扎堆热门岗位,或者所学专业与国内就业难匹配。
  专家建议,学生在留学前就做好职业规划,尤其是国家大力提倡和发展的,创新型国家建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所紧缺的专业和方向,应该重点关注。
  身在异国他乡,安全也是头等大事,“在出国之前,就要了解在海外留学的风险,知道留学地可能会因文化差异、风俗习惯、法律法规等方面的不同而容易产生的风险。”左鹏说,还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救生技能,不露财、不炫富,多与使领馆具体工作人员和机构保持联系。
  不要“镀金”要真金
  “招聘留学生一般都比较谨慎,国外学校鱼龙混杂,作为用人单位,我们首先会看留学生在海外就读的学校。”北京一家大型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说,招聘者对名校的学生还是很认同,如果学校世界排名在100以后,考虑的可能性就很低了。
  专家表示,从目前就业市场上看,留学生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相对于国内普通大学毕业生而言,一些留学生的思路会更开阔,独立解决问题、适应工作环境方面也更有优势。
  作为企业,往往更偏重的还是个人能力,而非留学光环。“有的留学生展现了更创新开放的思路,更好的英语水平等海归应有的优势,有的学生,若非简历标注,基本看不出曾经留过学。”采访中一位民企的负责人说。
  在广州迈普再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玉宇看来,有海外工作经历固然能带给应聘者更宽的国际视野和更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不过公司更在意应聘者是否好学、踏实肯干,是否有清晰的思路和想法,“有了这样的基础,即使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公司也愿意给予平台去培养。”
  “走出国门之后是学生真正留学开始的时候。在学习方面要多与老师互动,参与讨论沟通。组建学习小组时要避免扎堆华人圈,尽量选择外国人小组,这样能够更好更快地锻炼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多名专家表示。
  山东孚泽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汪静峰认为,拥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能帮助学生在一个陌生环境中迅速找到自己所能融入的社交圈,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对于留学生在海外扩大交际圈、快速融入当地生活、缓解学习和思乡压力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此外,留学切莫本末倒置。“永远不要忘了你出国是读书的,不是买买买,不是搞代购,更不是学厨艺。”在澳大利亚读大学的王君说。
  家乡大好,增强竞争力是关键
  目前,我国正在迎来最大规模的“海归潮”。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发布的《2016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指出,“情感与文化因素”“国内整体经济前景好,政治稳定”是海归回国的前两位考虑因素。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怿认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各行业发展前景光明,各城市生活水平提升,让很多留学生更加笃定回国的信念。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为归国人员发挥才干开辟了更广阔舞台,而近年来针对留学生归国在科研、创业、户籍、住房等方面的各项优惠政策,则发挥着更直接的引才效用。
  目前在德国就读硕士的葛春宵说:“祖国变化太快太大,自己要重新去学习和适应,把在国外学到的东西和国内的需求结合起来。”
  北京因私出入境中介机构协会会长齐立新认为,留学本质上应是对本国理论知识、教育内容、科研条件方面的欠缺,有针对性地到他国补充的短期行为。留学生在读期间应着重加强在国际化视野、独立思考工作、快速适应与沟通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
  面对“海归潮”的激励竞争,汪静峰建议留学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开展职业社交,寻求实习机会,在回国前就开展调研,了解国内相关企业的环境能否满足自己的求职和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定位是否适合中国的招聘市场,提前熟悉职业环境和国内商业环境,增强竞争力。如果想留在国外,也应早作打算。
  此外,海归的人际网络多散布海外,有些海归又不注重保留国内的社交网络,业内人士建议,留学生应尽早做好职业发展规划,利用寒暑期回国实习,借助海归专场招聘会、国内高校网友等力量,保持对国内就业市场资讯的关注。“留学生回国前后多参与专业平台的社交活动,拓展职场网络。”汪静峰说。
  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秘牛栋说,驻外使领馆主要通过“春晖杯”创新创业大赛这一国家级平台给希望回国的留学人员牵线搭桥;同时,国内一些地区利用区域优势,根据自身经济布局需求,纷纷到国外招聘人才,国家与地方吸引海外人才创新创业的“双轨制”已然形成。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吴遵民表示,留学的“镀金时代”已经过去,留学是一条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路。学校、留学服务机构、家庭都要担当责任,为留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指导和支持,学生自己也要有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让留学真正有所得,更有机会实现个人梦想。
  “北上南下” 恐后继无“师”
  近年来,在省城和沿海城市高薪挖人的浪潮下,我国中西部地区频现教师流失现象,且流失的主要是骨干教师和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一些村小甚至只剩一位“留守”教师,导致无法正常开课,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来一去二、飞三走四”
  从赣南到鄂东再到深圳,现年36岁的邓老师在大学毕业后的13年任教中,轮换了多个工作地点。
  在赣南寻乌县,刚毕业的邓老师就职于县一中,两年内就购买了住房。几年后,他回到原籍地湖北黄冈任教。2013年,他又选择到深圳一所高中任教。
  “在深圳教书,年薪10万元以上,至少是老家的两倍。”他说。
  在“北上南下”的队伍中,除了普通教师,还包括校领导。
  几年前,湖北省麻城一中原校长董昌玉应聘到北京一所高中担任校长,在京城分了一套住房,妻子也安排了工作。
  作为湖北省特级教师,董昌玉的“华丽转身”让不少教职人员钦羡不已。
  麻城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中老师说,虽然麻城一中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工资跟北京20万元年薪相比不足三分之一。
  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莲花小学教师汪磊君说,该校在校学生千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近80人,虽然每年有两三位新老师过来,但大多是“来一去二、飞三走四”,其中就有不少辞职去沿海城市。
  目前,该校现有公办教师平均年龄接近50岁。年轻教师留不住,骨干教师青黄不接,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校的发展。
  “目前,我们全县3000多名在职教师,50岁以上占29.7%,40岁到50岁之间占比29.6%。”湖北省英山县教育局局长胡涂说,虽然这几年补充了500多名省招教师,但有些农村学校依然后继无“师”,且年龄老化导致知识老化。
  在职教师压力大,教学质量打折扣
  中西部地区优秀年轻教师的大量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地区间教育和师资配置失衡。
  鄂东某县城一所重点高中,曾培养了大量优秀高中生走进“象牙塔”,但近年来高考录取率连续下降,考名校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除了自习课,我每周还要上27节课,平均下来每天4节课,压力非常大,备课时间都没有。”这所学校的一名英语教师说,最近一年,他所在的英语组有4名教师离职到深圳任教,由于没有新教师补充,他原本带两个班,现在增加到三个班。
  除了工作量加大,学校留下来的高龄教师面临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足、接受新事物慢等问题,在教学上往往处于被动。
  近年来,河南省沁阳市为了优化教育资源,建立了“沁教云”平台,要求每位教师每月上传两堂微课到“沁教云”,实现教师自主备课在桌面,二次复备在云端的应用能力,并对教师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打分。
  57岁的祁兴武是沁阳市常平乡山路平小学的一位高龄教师,他已经在这所小学任教30多年,长期教1至3年级的课程。受困于信息化教学,祁兴武一直难以适应,苦恼不已。
  高薪挖人存隐忧,提高待遇留人才
  “我从教10余年来,带了多届毕业班,获得大小奖项40多个,但是工资待遇一直上不来,职称评选名额有限,没什么奔头。”鄂东一所重点高中的郑老师说,目前,武汉有一所学校愿意出数十万元年薪聘请他,他正在考虑之中。
  黄冈市教科院主任黄建军表示,要解决优秀师资流失问题,稳定教师队伍,必须从提高教师待遇入手,在基本工资制度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情况下,关键是要加大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力度。
  据了解,目前岗位工资和薪级工资为基本工资,执行国家统一的政策和标准,城乡、地区之间差别不大,但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社会保障等辅助性工资差距巨大。
  湖北省黄梅县晋梅中学校长帅亚成说,当前教育有一个现象是“重物轻人”,学校重视硬件建设,房子越盖越漂亮,教学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教师收入一直没增长,人的积极性没发挥出来,物的作用也就难以实现。
  不过,高薪挖人背后也有名师默默坚守。今年54岁的南秀全,获评湖北省特级教师已有20年,一直担任黄冈市教科院初中数学教研员工作,是黄冈市教育系统4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之一。
  在南秀全看来,黄冈要留住优秀师资,增加收入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给予教育和教师更好的环境,提高教师幸福感,让他们体面地教书、尊严地生活。
  基层“脸生干部”现象何解?
  不大熟悉基层、基本不懂群众,虽然工作辛辛苦苦,但在群众看起来又是衙门作风。目前,部分基层“脸生干部”成为开展群众工作的掣肘,一些地方进行了改革探索。
  “脸生干部”三大表征
  近年来,尽管各地采取不少措施推动干部深入基层,但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干部不了解群众,群众不了解干部”的“脸生干部”现象仍存在。
  现象一:“三门”干部不熟悉基层。80后干部徐某是一名从家门、校门直接进机关门的“三门”干部。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他下乡时还是发现,群众所思所盼和他在办公室里想的有些不一样:“原来以为农民最关心收入,到了老乡家里才发现他们谈得最多的是家庭,才理解开展‘寻找最美家庭’工作的重要性。”
  现象二:群众不熟悉基层干部。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位村干部干了多年,至今还有许多村民不认识她。她说,村里有7000多名村民,有许多人长期在外打工联系不上,基层一些工作是“上下级动嘴、社区里跑腿”,影响面有限。“干部感觉干得挺辛苦,但实际与群众的粘合度不够。”
  现象三:工作出不了机关门。一位基层干部说,传统工作机制局限性很大,和深入群众的要求渐渐不相适应。比如评优秀妇女工作者,上级文件层层下发,基层再层层上报,最后一看候选人几乎都是系统内部的人。“自己干得挺热闹,每年工作总结写好几页纸,但在群众中缺少影响力。”
  妇联上网变“娘家”
  2015年起,福建省妇联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妇联上网工程”,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通过构筑线上线下互动的妇联网,开辟了一条网上群众路线新路径。
  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特点,改变以往妇联说话“叫不响”“一头热”局面。比如,通过网络报名参与名家讲坛、“寻找最美家庭”网络评选等,这些活动互动性好,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参与其中。
  据统计,仅在“寻找最美家庭”网络评选活动中,就有1500多万网民参与投票,选出各级最美家庭17.9万户。
  创新“一呼百万”微信工作法。福建各级妇联专、兼职干部建立了近4万个“好姐妹”微信群,每位干部通过微信群直接联系10名至80名不等的妇女群众,直接联系妇女群众近百万人,形成“一呼百万”的号召效应。
  女大学生陈小梅说:“刚创业时,招工比较困难,我在群里发了个小牢骚,妇联的同志马上帮我联系人社局,为我解决了困难。”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福建省妇联变成了百姓可以随时随地造访的“娘家”。
  群团工作也需“供给侧改革”
  注重从群众需求出发,提供有针对性的精准服务,是福建省“妇联上网工程”受到社会认可的主要原因之一,也为群团工作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说,通过此次改革发现,只有以“供给侧改革”的思路指导群团工作,不断适应妇女需求变化,提高服务的针对性,扩大妇联服务的有效供给,才能不断增强妇女群众与妇联的联系。
  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说话”,福建省妇联推出音频、漫画、H5产品、微电影、表情包和系列福利品200多件,让群众乐意看,看了乐意分享。内容上要接地气,把群众需求点当作服务重点。
  为了了解群众所思所想,福建省妇联开展“微博问策”和微信调查问卷,收到400多条谏言和2026份有效问卷,帮助妇联及时掌握基层思想动态。
  吴洪芹提出,“妇联上网”初衷不是让干部坐在办公室里联系群众,而是为了更好地面对面、心贴心、手牵手。因此,它不能取代传统下基层调研,应注重线上和线下工作相结合,并坚持落实下派干部到基层蹲点机制。
  【专家点评】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叶文振:福建省妇联建立的让群众在网上参与、分享、互动的“妇联上网工程”是让干部深入群众的一种办法,在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普及的当下,值得推广。目前这项工程仍处于起步阶段,今后可以应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妇女群众的关注点和需求点进行进一步深度分析,以便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一键加速!网上群众工作部都干了什么
  今年以来,湖北武汉市在实践网上群众路线中,探索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通过集中受理群众各类诉求,全程督办推动“马上办”,分析数据破解共性难题,形成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系统机制。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生活在武汉的居民都知道,包括武汉长江二桥、长江隧道、三环线道路等在内的“九桥一隧一路”,每次通过就得收费8元,或购置2100元的年票。多年来,网上关于这一收费“吐槽”不断。
  从明年开始,这项费用将不再收取。取消收费的直接原由,与今年初武汉市创新工作机制和平台,每天收集汇总网民反映情况,及时交予相关职能部门督办有着莫大联系。之后,武汉市进一步整合网上群众服务职能,于今年5月在国内率先成立集网上民情收集、网民诉求办理为一体的网上群众工作部。
  武汉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徐精华表示,网上群众工作部将过去分散的群众诉求反映渠道整合起来,建立起平台互通、信息共享、力量整合、条块顺畅的信访工作机制。
  “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是走好网上群众工作路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举措。”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说,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网上群众工作部帮助群众“多上网、少跑腿”,变“上访”为“上网”。
  三大创新,环环相扣
  作为一个便民服务管理机构,武汉网上群众工作部采取“虚拟机构、实体运作”模式运行。从市政府总值班室、市委督查室、长江日报集团、市信访局抽调人员,设立受理办理组、督查考评组、综合分析组、综合协调组,承担诉求收集受理、督办问题处置、民意数据分析等方面职能。
  ——群众诉求集中受理,避免部门“踢皮球”。网上群众工作部将长江网“武汉城市留言板”、市阳光信访平台、12345市长专线、12319城管热线等进行整合,明确群众网上反映诉求统一为“武汉城市留言板”,电话反映诉求统一为市长热线,实现群众诉求集中渠道、统一受理。
  ——限时办理全程督查,“看着办”变成“马上办”。群众反映问题交办相关部门后,督查组就介入进行分级督办。一方面围绕受理率、办结率、群众满意率,将各部门办理情况每周在报纸上公示,并纳入绩效考核;另一方面对解决问题不及时、不得力的,严肃问责追责。
  ——分析网络民情数据,及早介入共性难题。6月中旬,有网民反映他家附近没有配套公立幼儿园,仅有的民办幼儿园学费涨到一年3.4万元,且入园名额有限。“武汉城市留言板”相关负责人隋元杰说,统计数据显示当时有关幼儿园入园难、入园贵的投诉共859件,引起高度重视。武汉市政府专门召开幼儿园规划建设会议,出台全市新一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破解入园贵、入园难问题。
  “网上办”“马上办”提升获得感
  据统计,武汉市网上群众工作部成立以来,共受理群众投诉、建议、咨询27万件,按期办结率99.41%,群众满意率83.06%。武汉市受理信访件中,7月底的网上信访量占比从去年同期的53%,提高到75%。
  武汉网上群众工作部综合分析组杨文平说,网上群众工作部给群众提供了一个参与城市综合治理、监督职能部门的公共平台。“这种城市治理的参与感,推动问题解决的价值感,无疑能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
  【专家点评】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教授戴焰军:当前,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人通过网络接触信息、反映问题已成常态。武汉成立网上群众工作部,努力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适应了时代的特点和社会的发展,在党和政府与群众间架起了一座新的桥梁。
  面向现代治理,“枫桥经验”再出发
  “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上世纪60年代,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创造了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枫桥经验”,成为社会治理的一面旗帜。近日,半月谈记者重新走访枫桥,看到“枫桥经验”不断与时俱进,面向现代治理,构建起多元共治、依法治理、服务导向、技术引领的全新格局。
  “多元共治”添力,“两网融合”增效
  调解志愿者联合会、“枫桥大妈”互助协会、乡贤联合会……近年来,枫桥镇不断有草根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全镇已培育47个镇级社会组织、近200个村级社会组织。
  “枫桥大妈”互助协会成立于去年的“妇女节”,其职能包括化解矛盾、文体宣传、创建文明城市、关爱弱势群体等。400多名会员中既有村干部,也有老师、心理医生、女企业家和家庭妇女。
  “‘枫桥大妈’充分发挥了女性优势,有时候夫妻吵架,村干部讲道理没用,女同志两边劝一劝,还真灵。”“枫桥大妈”陈佩英说。
  “‘枫桥经验’的灵魂是群众路线,精髓是与时俱进。在新时期,社会治理主体也要更加多元化,除了群众,社会组织、企业、群团也是重要的社会力量。”诸暨市政法委副书记张怀斌说,在新时期,“枫桥经验”还通过融入科技力量,破解基层群防力量分散、信息沟通不畅等难题。
  在枫桥,一旦发现可疑人员或有公共设施被损坏,热心群众用手机一拍,通过该镇官方微信公众号“古镇枫桥”,就能将情况上报到镇综合指挥中心,随后中心会视具体问题交由相关部门、人员处理。
  民生问题全覆盖、快响应的背后,是枫桥“两张网”的有机结合。一张“网”在线下,全镇被划分成189个村居网格,每个网格都配备网格长、网格员;一张“网”在线上,是依托互联网建起的基层治理综合信息系统和综合信息指挥室。
  为让上报的民生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枫桥还整合全镇各类站、所、庭、办,建立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大平台,所有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全天候巡逻执法。
  注入“法治基因”,深化“服务导向”
  “化解矛盾纠纷,光靠老办法已行不通,法治思维越来越重要。”当了30多年村干部的枫桥镇枫源村村委会主任骆根土深有感触地说。
  为了推进依法治村,枫源村不断对标法律,完善村规民约。例如,枫源村曾规定,对偷倒垃圾的村民、单位予以处罚。有村民提出,村委会没有处罚权。在上一次修改村规民约时,“处罚”都换成了“赔偿”。
  有了规矩,还要让村民参与决策、有效监督。枫源村通过“三上三下”机制,确保在收集议题、酝酿方案、审议决策时“让民做主”,并借助事前超前监督、事中跟踪监督、事后检查监督的“全链条监督”,打造透明的干群关系。
  “让群众养成法治思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枫桥镇党委书记金均海说,如今在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时,枫桥镇注重“先法后调”,即先依法处理,后再根据双方意愿,决定是否选择调解,以杜绝因调解导致证据遗失最后上访的现象。
  与此同时,枫桥不断探索“变管理为治理,以服务换民心”。一见到半月谈记者,枫桥派出所社区民警赵信就递上了自己的名片,上面印有他的证件照、警号及个人联系方式。
  自下沉警力后,枫桥派出所社区民警从原先的7个增至17个,人数超过全体在所民警(共31人)的一半。每个社区民警都有对口的村、社区,递名片、进农家、拉家常成了他们的日常工作。
  “很多问题在源头就化解了,也拉近了民警和老百姓的距离。我们的工作也吸引了更多群众自愿加入到平安建设中,现在全镇‘红枫义警’就有100多名。”枫桥派出所所长杨叶峰说。
  【专家点评】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升级版的“枫桥经验”更加凸显了四大理念。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固本强基、基础治理的理念。对于群众的新需求,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民生保障的理念。顺应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了智慧治理的理念。此外,新“枫桥经验”更加突出党政主导、合作共治的理念,积极转变治理结构,激发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治理,共同受益。
  24小时不打烊,15分钟阅读圈
  无人值守、自助服务、诚信借阅、就近便捷……城市书房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日益成为温州市民度过休闲时光的最佳选择,被市民亲切地称为“深夜书房”“精神粮仓”。
  2014年,由于旧城改造,温州市图书馆迁入新馆,位于市中心的老馆作为分馆继续使用。由于图书馆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要求延长开馆时间,到了晚上8点多也还有读者抱着书不愿回家,温州市图书馆索性尝试将老馆变为24小时运营,反响之好出乎预料。
  温州市图书馆馆长胡海荣说:“老馆的30多个座位经常爆满,读者给我们打电话要求增加座位。原来我很担心夜里会有市民来图书馆打牌,现在看来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鹿城区是温州的城区中心,现如今13家别致精巧的城市书房让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在浓厚的商业气息之外飘起书香。2015年,鹿城区文广新局首先做出表率,将原先员工食堂临街的一半位置腾出,并邀请鹿城区引进人才法国设计师托马斯担纲设计,设计城市书房。
  “这里比街角的咖啡店更文艺。”每一个过往的行人都会被仅有70平方米空间的城市书房所吸引。鹿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胡慧雷认为,这是阅读的魅力,更是文化的感染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温州市区已建成27家城市书房,共接待读者约200万人次,外借图书约90万册,办理借书证近4万张,图书外借率230%。作为公立图书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避免昙花一现?温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介绍说,为破解这一难题,温州城市书房进行了多项开创性的探索。
  首先,政府每年投入不少于500万元,并将不少闹市区的公房无偿交给书房使用。城市书房基本不配备工作人员,读者凭借温州市图书馆的借书证或市民卡、身份证,30秒钟就可完成自助借阅。图书馆的保安兼任管理员,每天深夜对图书进行分类整理,方便读者取阅。
  其次,城市书房采用图书馆与企业、社区、政府合作建设模式,每家城市书房的前期投入约50万元至60万元,由合作方免费提供场馆并负责内部装修,图书馆提供图书及借阅设备。后续运行费用如水电费、物业费等约3万元到5万元,也由合作方支付。
  书房无人值守、共建共享的独特模式,成为检验市民诚信精神的“试验场”、提升文化文明素养的“流水线”。
  70岁阿公孙松涛,为了做好志愿者,大字不识的他不仅在A4纸上画上书架,标上“A-Z”,以记清图书摆放的位置,还每天准时来到书房,规劝读者不带吃食入内,以维护书房环境。
  安徽人鲁家亮多年来将城市书房当家,仅有小学文凭的他管理着四万三千多册图书,之前需要6个员工做的事,如今全由他一人来解决。
  兰州人李兆兴虽因车祸伤了腿,却每天早上五点半准时拄着拐杖来到城市书房,花费3个小时扫地、拖地、理书、抹桌。他对半月谈记者说:“这里像是我的第二个家,如果脏了乱了,我会心疼……”
  在温州大南城市书房门口的一张桌上,有人留下了这样的一张便笺:“在书房门口捡到10元,留给需要的人”。便签连同一张10元纸币夹在一起,温暖着每个在城市书房遇见它的人。
  在五马城市书房,一位母亲将一张纸条和包好的35元钱放在书柜上,纸条上写道:“我的小孩把书撕坏了,现已补好并按原价进行赔偿,对不起!”
  温州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柳升高说,“书房”不仅给市民带来家庭的温馨感,更是文化阵地建设的关键。我们希望将“城市书房”打造成为都市人心灵的港湾。
  移动支付,老年群体的喜与忧
  “现在出门可以不带钱包,但一定要带手机”,这句话已是时下许多年轻人现实生活的写照。随着移动支付潮流席卷而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二维码”已经逐渐从习惯变成了依赖。
  然而,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体如何能够打消心中顾虑、克服障碍,充分享受到移动支付这一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便捷?
  老年群体日益关注
  一个爽朗的初秋早晨,杭州西湖边一处小公园里,十几个退休的老同事又准时相聚,这周“晨话会”的主题是“移动支付”。
  60岁的俞玲芳是他们中的“小妹妹”,移动支付已然成为她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移动支付很方便啊!我已经用了好几年了,超市购物、出门坐车都可以用,省去了找零钱的麻烦。”
  “她年轻,对这些新东西用得很好,我就不行啦,年纪大了眼睛看不清,反应慢了、记性也差了,接受得慢。”72岁的方海燕在一旁插话,“付钱转账生怕自己看不清,手指一点错了可就麻烦了,还是用现金安心。”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2亿,占总人口的16.1%。
  “尽管老年群体数量很大,但在互联网世界中他们还属于占比较低的人群。”蚂蚁金服工作人员胡秀说,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普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开始使用移动支付。
  支付宝数据显示,55岁以上的用户已达到上千万,其中最受老年人欢迎的功能是网购付款、转账、线下付款等。
  另一项基于近万名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调研结果表明,九成受访者乐意主动学习新事物,而他们也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以支付宝为例,七成左右父母是通过自学掌握使用方法,依靠子女和他人指导分别仅占近二成和一成。
  主客观障碍仍待破解
  采访过程中,半月谈记者注意到,虽然移动支付有方便轻装出行、免除找零繁琐、避免假钞流通等优点,但不少老年人对其还是“敬而远之”。
  刘先生是上海一家公司的白领,他在充分享受着移动支付便利的同时,也想把技术进步带来的福利带给自己的父母。
  “过年回安徽老家,帮父母下载了支付软件,由于他们视力退化,我花了很长时间教他们,我走后不久他们又忘了。”他说,很多对年轻人来说稀松平常的操作,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
  “今年年初,苏州一位72岁的老伯给媒体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对学习网络工具的愿望,信中他写道‘越来越感到回避现代化的工具是不明智的’,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胡秀说,这说明对有意向学习新技术的老年人来说,相关的服务还没有跟上。
  “随后我们在产品中加入了专门用于老年人教学的入门手册,只要搜索‘父母’或‘手册’等关键词都可以找到。”胡秀说,针对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手册除了手机浏览的H5形式版本,还提供了可供打印版本的链接,方便习惯纸质阅读的老年人使用。
  保留多元化,保障平等权益
  有学者指出,即使将来移动支付非常发达了,取消现金也不是特别科学和严谨,强制推行会出现社会服务的不平等。这一观点引发了网民对移动支付的讨论。
  事实上,“移动支付”与“无现金”之间并不能划等号。
  @田大雄M:“发展移动支付可以,但要一股脑无现金,是不符合当今社会情况的。”
  @水墨林溪666:“无现金支付应该是一种选择,而不是唯一的一种选择。”
  “现在在杭州连坐公交都可以不带零钱了,移动支付的覆盖面确实越来越广。但如果使用不熟练,反而会影响上下车的效率,最好是保留多种支付方式,哪种方便就选择哪种。”63岁的杭州市民王广庆说。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

1、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

2、厚职网www.houzhiwang.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3、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

4、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1:厚职公考(houzhigk);公众号2:厚职事考招聘信息(kaosydw)

快速访问手机站

公务员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houzhiwang.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公考网

事业单位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kaosydw.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事业单位网

热门资讯推荐:

公众号名称:厚职公考

扫码关注
获取公考资讯和资源礼包

公众号名称:厚职事考招聘信息

扫码关注
推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厚职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