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厚职教育
当前位置:主页 > 时事政治 > 半月谈 >

2017年半月谈第1期_半月谈2017第1期电子版_半月谈时事政治

来源:半月谈     2019-09-23 12:12:27


在线题库请微信扫码进入小程序: 厚职题库   行测、时政、公基必考题库精准押题

点击获取:考前必做时事政治题库【送分题】 | 新版公共基础知识7000题 | 教材用书PDF电子版

  【导读】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时间、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备考资料【点此领取电子版考试资料】。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houzhigk,随时获取公务员事业编考试资讯。当前文章详细内容请阅读下文!


  >>>半月谈2017年第1期电子版下载点此链接(右键,目标另存为)
  《半月谈》是中共中央宣传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基层读者的党刊,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自考办指定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政参考读物,被誉为“中华第一刊”。《半月谈》是党政机关公务员必备的阅读学习刊物之一,也是公务员考试必备的时政资料和申论资料。
  以下网页阅读版。
2017年半月谈(第1期)(精选)
半月评论:倾出“洪荒之力”,减贫1000万人
  2016年是我国向绝对贫困发起攻坚的开局之年,从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相继传来佳音:全年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
  这一年,从“深山老林人未识”到“畅通公路达农家”,举国上下立下愚公移山之志,绘制反击贫困画卷。
  这一年,从“沟壑纵横穷根难除”到“金山银山天地更宽”,各地干部群众在精准扶贫道路上,信心越来越足、路子越迈越宽。
  2016年,扶贫攻坚的首战告捷,成绩得来着实不易。全国为此使出“洪荒之力”。
  这“洪荒之力”如此大气磅礴,首先离不开投入力度空前的巨大财力、物力。2016年,我国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依托水利扶贫,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锦屏村,山坪塘得到整修,柑橘、龙眼等支柱产业前景看好;靠着高山扶贫搬迁,家住甘肃元山村的董爱娃,告别祖辈居住的破旧农舍,下山办起顾客盈门的“农家乐”,开启一段新生活……
  这“洪荒之力”如此所向披靡,离不开社会各界献计献策的“脑力”。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引领下,各地不断拓展脱贫新思维,探索扶贫新路径:打破部门分割,统一“打捆”使用涉农资金;谋划产业化发展,让普通农户不再是市场中随波逐流的一叶“孤舟”;免除抵押物限制,发展小微信用金融,让庄稼人首次享受到金融产品的“雨露滋养”……
  这“洪荒之力”如此气壮山河,离不开各级扶贫干部的“脚力”。扶贫就是一道动员令,一声冲锋号。它让全国54万余干部收拾起行囊,重拾优良作风,把脱贫责任扛在肩上;它让各级干部成为扶贫攻坚的实干者、领路人。12.8万个驻村工作队播撒脱贫致富火种,李保国、姜仕坤等大批扶贫先进典型生动演绎当代“新愚公”……
  这“洪荒之力”如此生生不息,更离不开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的激发。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贫困群众也在主动参与、努力作为。秦巴山脉深处梨坪村的农民,主动请来高校规划专家为他们设计农房外墙、环村步道,把乡村旅游搞得红红火火;武陵山区花田乡的上千农户抱团取暖,打造有机“花田贡米”品牌,特色效益农业在崛起……
  正是各种力量综合发力,最终汇聚成为闯越贫困线的“洪荒之力”!
  2016,倾全国之力的脱贫壮举成绩可嘉;2017,扶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诸多“拦路虎”亟待狙击--
  一些地方保障兜底能力不足、产业帮扶力度尚弱。在全国现存贫困户中,四成以上属于因病致贫。不仅如此,因灾、因学、因婚、因房返贫情况也时有发生,新的贫困人口仍在不断出现;
  部分地方产业扶贫趋同严重,很多扶贫项目只重视生产环节,对产品深加工、营销、市场信息预警等环节建设“缺课”严重,结果是投入越多、产量越大、风险越高,“头年一哄而上,来年一拍两散”;
  尤为严峻的是,一些地方的扶贫工作流于形式和虚浮,造盆景、堆数据、被脱贫频频曝光。随着扶贫政策含金量提高,有的地方还出现了贫困人口“抢贫困帽”的现象;
  现在的扶贫攻坚,早已超越单纯解决“有饭吃、有衣穿”的温饱阶段,也不能以人均年收入3000元的贫困线简单衡量,而是要更好地解决贫困人口上得起学、喝得上干净水、住得上安全房屋,甚至是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一系列新问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2017年扶贫攻坚怎样补齐旧短板,延续好势头?
  在宏观政策上,须进一步建立大扶贫格局,将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战略,从政绩考核导向、产业功能定位、资源开发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贡献补偿、人才培育发展等各个重点环节发力。
  从扶贫操作层面来说,要做到“保障政策要兜底、产业政策要夯实、基础设施发展政策要更给力”,还要聚焦深层次扶贫矛盾,关注精神扶贫、生活习惯扶贫,让贫困群众告别心理贫困、意志贫困。
  客观来看,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攻坚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最难,难就难在任务重、时间紧迫,必须在既定有限时间内完成规模巨大的人口脱贫;难就难在剩下的人口贫困程度更深,稳定脱贫能力更弱,减贫的成本更高;难就难在贫困问题与发展、生态、社会保障问题相互交织,需要通盘谋划、统筹解决。
  在2017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民之所望,即是施政所向。面向2020年,让汹涌于扶贫攻坚主战场上的“洪荒之力”来得更持久,更猛烈些吧!
  河南莫沟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探路
  河南莫沟,一座三面环沟、一面傍水的普通北方小村落。村内保存着许多完好的明清民居,斑驳的砖雕与历经风雨的窑洞,真实记录了一个传统古村落的兴衰历史。
  近年来一场农村改革实验,打破了这里的沉寂。针对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态失衡、城乡差别、贫富差距、精神缺失四大问题,河南孟州市提出“一修复三实现”,即修复乡村生态,实现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回归的农村建设新路子,为当前探索农村发展方向带来新启示。
  不砍树、不填窑、不扒房,修复生态村落
  走进莫沟,泥土垛墙、青砖瓦房、碎石步道,还有那麦秸垛、玉米穗,将农家岁月雕刻成一件艺术品。汶水河绕村而过,数不清的桃树、梨树、杏树、山楂树栽遍坡坡岭岭。一座座窑洞小院错落有致,古色古香的村淘店为村庄注入现代元素,农家乐、农家茶馆、酒坊又为村庄增添田园情趣……
  而就在两年前,这里还是被列入整体拆迁重建计划的村子之一。莫沟坐落在孟州市产业集聚区内,四周蓬勃兴起、不断扩张的工业企业,使这个有着700多口人的中国北方村落更显萧条和破败。
  莫沟该何去何从?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强调,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说:“总书记的讲话不仅从理论上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原则、方针,而且为我们绘制了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景象。”
  如何实现这一美好农村图景?孟州市邀请全国知名乡村建设设计团队对莫沟进行生态修复和绿色改造,恢复原有村落民居的历史人文风貌。“‘不砍树、不填窑、不扒房’,让农村回归自然朴实状态,在此基础上对这个村落进行生态修复、绿色改造。”知名乡村建设设计师、天禾设计公司创始人鲍国志说。
  莫沟依山傍水,空间层次非常明显,老村位于河边,新村位于坡上。根据村庄这一独特空间结构,设计团队对莫沟施行上、中、下三个空间层次的修复。其中上层空间仍以现有民居为主,开设茶馆、酒吧、咖啡厅和手工作坊,同时开办特色美食一条街和大学生农村淘宝店,为产业集聚区提供配套服务。
  中层空间主要修复明清窑洞,发展民宿旅游等。村内遗存有元末明清窑洞183孔,大都分布在这一层。一座独具特色的窑洞图书馆老苗书馆已经建成,全天24小时对外开放。以南太行和黄河岸边窑洞为特色的窑洞民俗宾馆建成后,每日可接待300人住宿。
  下层空间则重点改造汶水河水系,打造生态景观。莫龙湖形成水面近1000亩,湖畔移栽柳树及其他当地树种,呈现岭湖相依、树水相伴的乡野风情。人们可在这里领略田园风光,感受耕读文化,寄托乡情乡愁。
  农家乐、众筹、淘宝,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54岁的村民何其是莫沟第一个开办农家乐的农户。“我算是村里第一个回乡吃螃蟹的人。”何其笑呵呵地告诉半月谈记者。过去他曾跑过30多年的长途运输,2015年初返乡创业,投入20多万元将家里改造一新。如今门头换成了古香古色的旧民居风格,屋内是干净的农家饭馆。
  “最畅销的菜是焖黄河大鲤鱼,最畅销的酒是自家酿的‘五龙泉’,大酒罐子装,5元1两。”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最多接待100多人,第一年纯收入10多万元。他下一步还打算围绕酿酒再拓展一下经营方向,计划流转30亩左右土地种桑葚,专酿纯天然的桑葚酒。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随着莫沟一天天变美,乡村游渐渐兴起。仅2016年国庆节,莫沟就吸引周边游客近6万人。目前郑州已有旅行社专门开通了每天到莫沟的旅游线路。游客的到来,激发了村民创业热情,茶馆、酒坊、磨坊、照相馆、家庭宾馆、农家餐馆、手工工坊等各类特色店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不仅如此,村里还采取众筹方式成立了股份公司,村民按人头入股,以现金、承包权或房屋、树木等实物入股,公司股金为2800万元。“将来村民皆可年底按股份分红。”李英杰介绍,目前,莫沟形成了公共设施由财政项目资金投、集体经营设施由公司融资投、村民自办项目由民营资本投的多种投融资经营机制。
  在村庄的中心位置,有全国最大的村级淘宝店,13间房子,650平方米,吸引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回村创业,既将当地的农副产品通过村淘平台销售到全国,也让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买到全国的商品。
  能看病、可养老、无污染,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
  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农村建设必然方向。为此,孟州市整合项目资金,为莫沟引来了天然气,村民喝上了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建成了1400平方米的敬老院。如今莫沟还实现了免费无线网络覆盖,智慧莫沟初见雏形。
  阿里健康全国第一家村级网络医院近日也在莫沟正式上线。在莫沟580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所,村民通过网络可以向北京、武汉、郑州等100多家医院的专家咨询问诊。据介绍,以“村-县-省”三级为主体的分级诊疗机制正在形成,村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快捷准确的互联网+医疗服务。
  莫沟正推进一场以改水改厕、垃圾回收分类为重点的生态革命:对农户旱厕进行以三格化粪池式为主、双瓮漏斗式为辅的改造,村民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无害化厕所;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建设零运行费用的人工湿地,实现农村污水达标排放;建设村级垃圾分类点,对生活垃圾实行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实现了垃圾不出村。
  目前,村里涌现出25名志愿者,每天早上到公共场所打扫卫生、拔草等。村建需要技术能手,工匠们放弃外出务工多挣钱的机会投入到村建中。为配合汶水河改造,村民主动将河床上的450亩土地交给集体。经过改造后,汶水河绕村而过,千亩莫龙湖如同一方明镜镶嵌在沟壑之间,成为村民和游客漫步乡间的好去处。
  听讲课、看展览、读好书,传统文化正回归
  在村东头村民聚集地区,有一处6间的瓦房,那里是莫沟村“和睦家园大讲堂”。
  文化是乡土中国的根本。莫沟村用各种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每周六“和睦家园大讲堂”都会进行一次思想赶集,邀请知名专家讲课,或让村民们自己讲自己的故事。村民在这里学习传统文化、村规民约,分享心得认识。
  2016年3月,一期和睦家园大讲堂在这里举行时,70岁的宋聚荣老太太举起双手:“我想说两句!”主持人赶紧把她搀到讲台。只见她恭恭敬敬地对着国旗一鞠躬:“这一鞠躬送给咱们党和政府,让咱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接着,她又对着孔子挂像一鞠躬:“这是给咱们的老祖宗鞠的,感谢他教我们如何做人做事懂礼仪。”最后,她面向大家一鞠躬:“这一鞠躬送给咱们当地的乡里乡亲,村里建得这么美这么好,有每个人的努力!”
  记者在莫沟采访发现,除了村民自发的思想赶集外,当地党委政府在这里实施“百姓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开展节庆活动、自行车赛、摄影展、无人机航展等多样项目,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村里的老苗书馆是全国最大的村级窑洞图书馆,占地6亩,面积960平方米,藏书5万余册,设有韩愈书屋、电子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
  此外,企业捐资兴建的戏楼已落成,一场场大戏将轮番上演。
  一场审批马拉松,10个半月走流程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审批冗长“沉疴”,近年国家大力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从中央到地方不断简政放权,向市场释放活力,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但半月谈记者最近在广西某市开发区采访了解到,开发区管委会在已经获得自治区单列用地指标的情况下,将用于不同项目的十宗土地打包办理报批出让手续,前后耗时竟长达10个半月,漫漫“审批长征路”造成部分项目进度滞后、落地困难。
  一次土地报批出让,10个半月“在路上”
  2014年下半年以来,这个肩负创新发展使命的开发区进入全面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上半年,一批企业看好当地发展前景陆续签约准备入驻,但项目用地的报批出让过程却相当冗长,部分项目进度因此严重滞后。
  2016年上半年,开发区管委会曾就十宗用地的报批出让情况向当地市委、市政府专题汇报。这十宗用地均在自治区下达的70公顷单列用地指标范围内,计划分别用于十个重点项目。从管委会按照每个时间节点梳理的报批和出让流程简图来看,整个用地报批出让过程之繁杂冗长令人感慨。
  记者从报批出让流程图上看到:从2015年5月7日拿到自治区单列用地指标开始,整个流程经历了分解指标到项目、向城区发改部门申请立项或备案、报市住建委出具规划选址意见、向自治区申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项目地块勘测定界、征地农民社保方案报批、耕地占补方案报批、向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报批、缴费等环节。最终这十宗地在2015年12月11日才获得用地批文。
  拿到用地批文后,接下来需要办理土地出让手续,土地才能落到具体项目上。此后出让流程包括办理林地使用审批手续、明确地块供地条件、土地招拍挂会审、编制土地开发成本方案等环节。其间,材料不足打回重新报送、部门内部会审、多部门开会对接协调等还需费大量周折。在此报批出让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完全到位方可向前推进。算下来从最初拿到用地指标到2016年3月21日市政府通过土地出让方案,整个过程耗时长达10个半月。
  记者了解到,总投资20亿元的某超级电容项目原计划2015年底全面动工,但目前其规划用地许可证、施工许可证还在办理过程中。一位姓尚的项目负责人说:“前期审批工作耗时太久,即使后期我们建成厂房开始投产,可能市场环境会发生变化,商机或许就这样白白丢掉。”与该项目同期推进的一个电子项目,目前还没进入办理规划用地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环节。
  “过关斩将”,基层心急又无奈
  受此影响,开发区厂房施工连续数月出现月零进度。2016年一季度曾有超过4个亿的投资无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受到严重拖累。
  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为此心急火燎。一位基层干部说:“光用地报批出让就跑了10个半月,现在项目还有不少手续没办下来,我们真要哭了!”据他们反映,土地报批出让流程有两个问题比较突出:
  一是手续繁琐,耗时太长。管委会统计,仅以这70公顷用地指标的报批为例,从自治区2015年5月7日下达指标起,到2015年12月11日获得批文止,就经历了11个环节,整个流程“过五关斩六将”,其中耗时超过20天的环节有6个,占整个流程的50%以上,最长的耗时52天。
  二是牵涉面广、涉及部门多,“层层过堂”会审。据管委会不完全统计,一宗项目用地报批重点要“走遍”本市发改、国土、住建、林业、环保、法制等市直部门,部分涉及自治区国土厅、自治区政府等,需要会审。在此过程中还要多次对接,多次召开协调会。只要有一个部门提出异议,整个程序就相当于又回到原点,需重新再走一遍。
  采访中多位基层干部表示,从流程图上看,有少数环节,如从“下达缴费通知书”到“缴费完毕”用时20天,中间有些报批材料不完备需要补充等,应该可以缩短时间,但按现行法律法规很多都是必要的审批环节,根本无法绕开。一位基层干部说,最初阶段的土地权属调查、征地公告发布等环节,在流程图上都没有体现,“我们也想把事情尽快办好,不过这牵涉到多个部门,就这样都还算快了”。
  革除体制机制障碍,突破改革“天花板”
  当下,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土地资源压力,特殊的土地资源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广西国土资源系统早在2015年底就在全国率先完成自治区、市、县三级行政审批“审管分离”改革。改革重点解决“一头受理、多头审批”的弊端,同时还进一步下放审批事项,压缩审批时限。然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项目用地报批出让环节依然繁琐冗长,甚至难以忍受。一句话:改革的获得感还不明显。
  “报批出让需要哪些材料,要走哪些程序,相关规定框得很严。”该市国土资源局一名副局长说,相关部门必须依法依规审批,出了问题经办人就要受到严肃追责,“除了尽量加快办理速度,改进的空间很小,难度很大”。
  一位国土部门干部告诉记者,自治区层面确实减少了勘测定界报告、地灾评估等报批材料的要求,但通常只是下沉到基层;部分原本由申请人提供的材料,改革后转而由政府职能部门负责提供。看起来申请人省事了,实际上审批内容依然不减。记者采访了解到,审批过程中还有些不可控因素,如相关市领导因事务繁忙等造成审批延迟,这种情况更没地方说理。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遇到了隐形“天花板”,如何“管好”并“放活”仍在深度磨合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主任左旭阳等人建议,应该从政策层面将审批、管理职能进行明晰划分,更加重视事中事后监管与惩戒,并通过大数据平台推进行政审批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管办副主任梁戈敏建议,更多借助科技手段构建高效的政务服务公共平台,进一步打破部门壁垒,革除体制障碍,促进共建共享和互联互通。如住建、国土、规划等部门可试行“并联式审批”,省市县可探索“三级联审”等方式,以缩短行政审批时限,提升行政效能,真正为“双创”和实体经济发展营造更好环境。
  不久前,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改进和优化项目建设用地预审和用地审查的办法,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行政审批办公室副主任赵东平透露,广西国土部门已拟定有关配套文件,计划从2017年1月开始实施。按照这一文件,广西将结合国土资源部有关政策,在项目用地审批上实施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审”,预计用地预审将减少不少环节和材料,用地报批也将大大优化。
  人才回流基层,风景这边独好
  --到基层去!(之一)
  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可为。当下,基层人才流动呈现怎样的新动向、新趋势?网络微时代,为了解公众眼中基层干事创业的“水温”和环境,2016年12月15日至2017年1月1日,《半月谈》编辑部联合半月谈新媒体中心,通过半月谈网、半月谈微信公众号策划实施了“到基层去,我们的梦还在不在”问卷调查,共计5000人参与,收到高质量微信留言数百条,基层人才相关话题引发持续热议。
  5000份问卷调查显示人才回流呈增长趋势
  对于“你本人有无意愿和可能到基层去工作生活”的问题选项,半月谈5000份调查问卷显示,40%的被访者已经工作生活在基层,28%的被访者表示很想去基层。这些网友在网站、微信的留言,或表达了自己在基层工作生活的积极状态,或希望能够到基层去大有一番作为。
  网友“Lyp”说,他一毕业就到基层工作,现在已经在乡镇工作4年多了,慢慢喜欢上了这份工作。
  “担任某快消品公司的驻地业务代表,要负责一个县级市场,每天都有忙不完的工作:做不完的表、沟通订单、活动策划与执行、走访市场、培训经销商团队等。”网友“巍的”认为,“毕业工作近一年了,感觉收获了很多。”
  网友“Someone”对去基层工作的回答充满正能量:“就想去基层办点实事。”“我觉得基层才是真正能为老百姓做实事的地方。”网友“胡大平”也如此认为。
  昔日,“宁要北京、上海一张床,不要**的一套房”;如今,北上广深受热捧程度逐年下降。智联招聘发布的《2015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2015年大学毕业生对就业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的期望骤降至33.9%,明显低于2014年的48.4%和2013年的50.3%。
  根据《北京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2014年北大各类毕业生中签约基层和西部地区的,同比增长10%以上。北京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老师吕媛说,现在大学生求职最明显的一个变化是去京外就业的意愿和实际数增加。“几年前留京的比例在六七成,而现在是近一半。”
  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到450万人,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返乡创业。
  “近年来,海归的创业就业地点正在逐渐由一线城市转向二三线城市,这是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与全球化智库主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辉耀表示。
  归去来!三大群体“基层是最爱”
  近年来,到基层去的各路人物来源多元,各显所长。扎根基层的各类各行专业技术人才、前往基层就业工作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前往基层党政部门挂职任职的公务员、自主创业的青年梦想家、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返乡定居的新乡贤新农人等,都活跃在基层大舞台上。
  半月谈此次调查发现,最能身体力行、投身基层实干苦干的三大群体依次是大专院校毕业生、基层挂职任职的公务员、返乡创业的农民工。调查中,被访者结合身边亲友的经历,对在基层干事创业的人群变动情况作出判断。结果显示,对相应人群作出“变多了”判断的比例,大专院校毕业生为62%、基层挂职任职的公务员为54%、返乡创业的农民工为36%。
  网友“七月,上善若水”感言:“我现在刚大学毕业,学的是护理专业。我就在基层,我觉得在基层也很好,每天认认真真做事,在哪里都一样。”
  基层公务员这一群体是基层干事创业的一大中坚力量。随着近年来国家各项政策的推动,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人们更频繁地看到基层公务员忙碌的身影。
  网友“吴越布衣”说:“本人在县级机关工作,挂职当某个行政村第一书记。任何工作必须从细胞着手,从小及大,自下而上,群众工作无小事……”
  在半月谈问卷调查中,半数被访者对公务员在基层干事创业的成效予以肯定。网友“阳光路上”对基层公务员群体的精神状态、主动作为充满期待:“在当前全面脱贫攻坚的大潮下,一定要真正深入基层,才能掌握真实的情况。”
  此次调查也发现,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网络信息技术普遍使用,返乡创业者越来越多,与外出务工形成“双向对流”。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5年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达到242万,共创办26.07万家小微企业。他们深耕农村,创业热情高涨,被称为农创客或新农人。
  微信上,不少农创客网友留言表示,自己身边越来越多的亲友利用在大城市打拼学到的种种本领、技术,返回家乡创业。
  三大比较优势彰显“活在基层也挺好”
  三四线城市、县城、小城镇吸引人才的比较优势何在?半月谈调查发现,被访者普遍认为在基层干事创业的总体环境向好,认同度最高的三大优势依次是:生活安居成本低(26%)、工作竞争压力小(24%)、向基层倾斜的政策好(23%)。
  生活安居成本低,是人们逃离一线大城市、选择基层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上海外来常住人口2014年为996.42万人,2015年为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首次出现负增长。仅以大专院校毕业生为例,因为在京沪难落户,压力大,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回到家乡。
  大城市的挤出效应,如高房价、高房租,让人才外流趋势加速。一线大城市就业竞争激烈,导致其吸引力大大下降。据统计,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15万,2016年达到765万,2017年将达到795万。同时,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毕业生普遍认为“一岗难求”,竞争压力较大。
  放弃留在一线大城市就业的机会,换取成本低、压力小的生活,是“急流勇退的明智选择”;远离各种“大城市病”,给身心一个安顿之所,是不少人的考量。
  网友“青白”说:“我考的基层司法系统。我觉得在基层工作比在大城市心境更愉悦,比起湮没在大城市的滚滚车轮中,我更喜欢做基层的游鱼或飞鸟。”
  国家持续出台向基层倾斜的利好政策,则让基层创业就业的比较优势凸显。
  明确支持农民工、中高等院校的毕业生、退役士兵以及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为促进艰苦边远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国务院《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中组部、人社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艰苦边远地区县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在2016年内密集出台,成为人们奔向基层寻找新空间的助推器。
  近期,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再次强调,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继续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
  微信留言中,网友普遍反映,基层有很多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和蓝海,值得精心耕耘。网友“高文虎”说:“基层没有一蹴而就的大机会,但有扎实创业的小成功。”
  筑梦基层的理想情怀被点燃
  半月谈调查发现,当前不少扎根基层的创业人士、就业者认为,如今不是只有留在一二线城市、五位数月薪入囊的就业才令人羡慕,做好农村电商、当好基层公务员、成为小城市“毕创族”、试水民企空间等都会有美好未来。当人们的职业起步越来越多元,拥有基层故事将令人生更加厚实。
  在乡镇工作12年的网友“蓝泾”留言:“样样都经过,基层确实能锻炼人,乡亲们的朴实,同事间的真诚,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本科毕业回家从事了七年半基层工作的网友“Cccindy”慢慢地从稚嫩少年磨成老社工:“我们接触不同的人群,理解不同的人的思想,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变得成熟,能吃苦,受到过各种感动。”
  作为一名藏区基层工作者,网友“小王子”感动着基层百姓的感动:“条件的艰苦是最直观的感受,停水、沙尘暴、高寒无时无刻不在动摇着我离开。但是,来自基层老百姓满意的笑容时刻都在温暖着我,让我更加坚定地在基层生根发芽。”
  渴望拥抱基层、服务基层,个中除了现实利害关系的比较和考量外,筑梦基层的理想主义情怀也在驱动着年轻人走向基层。
  基层是燃烧激情、放飞梦想之地。网友“荣耀”坦言,大三时候的目标是毕业后去一个好企业,赚大钱。“但是到了大四之后,经历了很多,反思之后发现:其实是浮躁的社会搅动着我们年轻的一代。在重新思考了小时候的理想后,自己毅然选择参加2017年的安徽选调,从家乡基层做起!”
  来!来!基层是个大舞台
  --到基层去!(之二)
  当下,焕发蓬勃生机的中国广大基层随处可见坚守者和回归者。基层经济社会正被他们显著改变:或开辟创业蓝海,或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或努力改善公共服务,或尝试探路现代治理,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在基层大舞台上,他们演绎着一段段“独舞”,并汇成“时代群舞”,使自己的人生更坚实、更出彩。
  退守,蓝海抬望眼
  “我为什么选择回来创业?”80后创业者彭诚的答案是:现实考虑与乡愁情怀。2009年底,彭诚带着创业团队和第一个创业作品--族谱录网,从北京回到家乡湖南浏阳继续创业。“那时北京一个100平方米的中等工作室,一年的租金至少是30万元。在浏阳,我们以800元/月租下一处140平方米的房屋,租金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样就省下一大笔创业基金。”
  到了2015年,彭诚还玩起了“跨界”,和朋友合伙成立蒸菜品牌“蒸浏记”,打造浏阳蒸菜连锁品牌。在第二届“中国创翼”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上,“蒸浏记”获得银翼奖。“我们计划2017年在长株潭地区开店100家以上,3年在全国开店1000家。”彭诚信心满满。
  30岁的罗壮志一直认为自己不适合上海。2006年,从广西百色专科毕业后,罗壮志到了上海浦东。这是他第一次来到大都市,姑妈带他进了一家织布厂,每月工资三四千元。流水线的生活让他非常难受。“我是学畜牧养殖的,在大城市很难发挥自己所学。”罗壮志说,这让他陷入两难:辞职,对不起姑妈;不辞职,对不起自己内心。
  一番纠结之后,罗壮志决定从上海退回到老家广西凤山县。如今每逢周末,他就到市场上帮人阉鸡,这门古老的手艺让他每年收入近20万元。不到3年时间,他已在百色市区购买了一套数十万元的商品房。
  农村孩子考上大学被视为“跳出农门”,而今,不少农家子弟大学生毕业后又回归桑梓,成为新农人。
  半山坡上,一群健壮的西门达尔牛毛色发亮,正在崭新的牛舍里悠闲地甩着尾巴,啃着青草,几头小牛娃在牛舍外活蹦乱跳……这是26岁重庆女孩谭中琼在家乡万州区新田镇高家村开办的养殖场。
  谭中琼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这让她的父母在乡亲面前觉得特有面子。然而,她有一天终于按捺不住创业的冲动:“回乡创业吧!总得有人把脚插进身下这片土地!”从大山走出去的谭中琼想到养殖肉牛。
  养牛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考验,一环连着一环。割草,运饲料,铲牛粪,繁重的体力活,谭中琼独自承担。怕牛生病,她亲自到城里买药,亲手为每一头牛打针。挥锹铲粪,跟牛较劲,穿牛鼻子……
  不到半年,这位曾经每天要化妆才能出门的外企白领瘦了30斤,俨然成了一位地地道道的“牛倌”。付出总有回报,2015年底,谭中琼的肉牛出栏了,一下赚了30余万元。
  有着“啃”留学申请材料的痛苦经验,黄丹青决定从法国回到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工业园区组建一个8人团队,打造“留法公社”网站和“法国留学DIY”微信公众号。
  黄丹青是众多回流海归之一。他说,不少跟他一样的海外年轻人,以前喜欢留在一线大城市,如今更愿意为了开拓市场新空间、寻找市场新机遇而回到基层。“留法公社”网站已上线300多所学校,近两万粉丝量,让他尝到市场甜头,充满职业成就感。
  服务,俯首向大地
  踮起的脚尖、平伸的双臂、微抬的下颌,一排优雅的身姿映在湖南长沙市岳麓区特殊教育学校舞蹈排练室的全身镜里。40多位特殊教育学校的残障孩子正在温习昨日的舞蹈动作,等待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舞蹈老师郭贝贝的到来。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郭贝贝都要为这些爱好艺术的残障孩子义务进行辅导培训。像郭贝贝这样的文化志愿者,长沙有3万余人,他们服务于长沙各基层文化站点。
  “北京一个同事跳槽到新的学校,急需英语教师,邀请我回去,我还是拒绝了。”80后教师胡娜说,“北京的教学条件太好,没有我,那些孩子一样能学得很好,这里的孩子更需要我。”
  来到吉林伊通满族自治县第三中学任教,出于胡娜的自愿。在两年的任教生活中,她学会了用秸秆烧炕,习惯了上旱厕,学会了凿冰取水……
  该中学共1500多名学生,贫困生比例较大,胡娜通过微信发起帮助贫困学生的活动,很快得到母校校友及不少高校师生的支持。120多名学生得到资助,收到捐助资金40多万元。
  尽管与爱人长期分居,孩子还小,需要照顾,但胡娜并没有选择调动工作。她说:“我留下来能够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在吉林白城市人才办副主任李修鑫看来,基层工作经验是一份难得的修炼,是很多大学生放下书本走向成熟的标志。“与百姓打交道不能打官腔、说空话,那样没有人愿意理你。”李修鑫说,“要放下架子,盘腿上炕,和他们掏心窝子。”
  为了推广一村一名中专生计划,李修鑫曾天天往基层跑,给辍学打工的年轻人做工作,让他们不要急于赚快钱,先学习一门手艺。很多年轻人被他说动报名。“纸上得来终觉浅,基层工作经验让我在面对更复杂的工作时不再为难,这是坐办公室永远无法学到的。”
  “要在基层锻炼成长,就要实干,不能玩虚。”26岁的谢淘告诉半月谈记者。清华大学九年的教育培养让他深深地感受到,只有投身到国家的大事业中去,才能真正实现个人价值。2016年8月初,他以选调生的身分来到江西新余市委农工部工作。“我愿意把理想的种子播撒在红土地上,让它生根发芽、光荣绽放。”
  86岁的五保户邹顺林,最喜欢到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镇政府找曾任社会事务办主任的陈森慧聊天。老人说:“我就是想跟她‘打打讲’。”
  让陈森慧最高兴的,是当拆迁群众看到新建成的安置房比原来的房屋更大、更好时,向她说出的感激话。她说,这个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辛苦“很值”。
  扎根基层多年,陈森慧很满足很充实。她时常带着一支笔、一个小本,穿梭于辖区村村组组,大家笑称她为跳马镇困难群众的“活地图”。
  创业,每在返乡后
  春天卖春笋,夏天卖红菇,秋天卖灵芝,冬天卖豆腐乳--江西省宁都县大沽乡垄下村的80后农民工姜万宝、刘芳夫妻俩返乡开起了土特产网点。
  2012年,夫妇俩在浙江温岭开了一家淘宝服装店,然而生意并不好做。“服装店到处都是,每年四五万元的房租外加水电费,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元就很不错了。”刘芳说,“虽然农村人都向往大城市,但高额的房价、物价,让我们难以站稳脚跟,也找不到归属感。”于是,夫妻二人毅然决定返乡创业。
  夫妻二人依托自身的电商经验,在家中开起土特产网店。2015年3月,刘芳家被选为中国邮政“农村e邮”服务站点,夫妻俩不再需要骑摩托车去镇上邮寄,解决了配送难题,网店生意也越来越好。
  “除了在家挣钱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够生活在一起。”刘芳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
  基层正蕴育无尽的机会和财富,召唤着大批人返乡创业。在江西新余市创办赣锋锂业的李良彬告诉半月谈记者:“企业员工都是草根人才,大多从一线技术人员做起,伴随企业一同成长。正是这种脚踏实地的精神,让赣锋锂业从一个小小的企业发展成为国内锂产品深加工行业龙头之一。”
  退休,归田当乡贤
  重庆市万州区走马镇走马社区书记向秀发的身分很多,但他最知名的身分是三峡植物研究专家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植物研究所所长。返乡后,他竞选成为社区书记,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大改善了村里的卫生条件,并大幅度减少“无事酒”。
  “世界的眼光,草民的手法,这是我的经验。”向秀发说,村民的某些思维观念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但改变这些必须用村民能接受的办法。
  重庆巫山县大昌镇白果村地处秦巴山区,山清水秀。晚上十点钟,方孝泽刚在自己的“方家院子”里拉完风琴,从四周聚来的七八十名村民还未散去。“我这个人不喜欢呆在大城市,农村的青山绿水很吸引我,加上我老婆在农村有几亩地,我退休后决定‘告老返乡’。”方孝泽去年刚刚从大昌镇副调研员的职务上退休。
  村民史代明告诉记者,以前村里一到晚上就死气沉沉,方孝泽回来后,这里才有了活力。“方书记会唱歌,也会拉风琴,农忙的时候早晚拉,农闲的时候整天拉,很多村民聚在这个院子里,每天晚上很热闹。”
  自从方孝泽这位新乡贤回来后,白果村很多地方都发生了变化。首先是路,以前村里连通主干道的是近3公里的机耕道,每到下雨道路泥泞不堪,一些村民外出打工不愿意回来。方孝泽回乡后,一条3.5米宽的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门口。
  “很多干部退休后感觉很落寞,你有没有这种感觉?”面对半月谈记者的疑问,方孝泽略加思索:“我回到村里已经一年多时间了,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做,有很多人来找我,我过得非常充实、开心。”
  “农村人的文化层次相对较低,你会不会觉得和他们有距离?”记者又问。“即使文化上有差距,返乡干部应该主动弥补这种差距,去提升当地人的文化层次。”方孝泽回答。
  人才!人才!基层喊渴
  --到基层去!(之三)
  一方面,人才回归基层;另一方面,基层依旧喊渴。尽管到基层去的人越来越多,但不少基层单位仍然存在的“人才荒”、“人才断档”现象,成为制约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基层“人才荒”副作用凸显
  人才短缺,供不应求,阻碍了基层经济发展。
  近年来,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很多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重庆市铁峰乡酒业公司董事长谢家宽说,由于没有电子商务人才,他们没有办法及时跟上步伐。城里的互联网人才不愿意下来,而农村又没有这样的人才,很让人头疼。
  在安徽太湖县,在岗的农田水利人员年龄结构老化严重。“他们大都是当初招的农村合同制水利员,当地有20年没有招过水利员了。”该县水利局副局长曹北立说,当地一个乡镇只有两个水利员,有时一个点就要跑一天的时间,人手严重不足。
  “人才荒”直接制约基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江西南昌县武阳镇郭上小学仅有44名学生,前来任教的教师来去匆匆。2016年9月,通过招考来此的青年教师还没等到入编就辞职。校长杨小春告诉半月谈记者,由于师资缺乏,当地越来越多的家长带着孩子前往县城上学。
  江西赣州市安远县卫计委人事股股长欧阳云黎介绍,该县有400名职业医生和助理医生,只达到国家标准的一半。其中,仅有正高职称医生2名,副高以上职称21名。“村里的想往县里跑,县里的想往市里跑,目前安远县乡村高级医疗人才为零,不能给农民提供较好的医疗服务。”
  江苏扬州市汤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陆续增添了B超、X光机、生化分析仪、电子胃镜等“重武器”,中心负责人说,有的仪器买过来一直当摆设,因为没有合适的人去用它。
  在一些地方,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滞后,导致工作连续性深受影响。
  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法院副院长刘福忠坦言,当前案件激增,新进人员不能马上满足需求,他们频繁考走或调离也影响到其他人,刺激在岗的工作人员不能安心工作。
  2014年至2016年,安徽淮南市田家庵区法院共流失法官11人,其中调动3人、选调2人、参加公务员考试5人、辞职1人。流失人才中,30岁以下5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人,具有审判资格的10人。法官人才流失,使“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
  逃离与流失
  为了将年轻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基层费尽脑筋,但愿意回到基层的人才总量仍不多。
  在“江苏省2017届医药卫生类毕业生人才交流大会”上,江苏滨海县人民医院人事科一位科长表示,看着对面的南京儿童医院排长龙,而一上午来他这里登记投简历的毕业生很少,很受刺激。
  一位贫困县教育局负责人说,每年他们去高校招老师,都不敢早去,早招别人也不来,只能到最后去招,因为这时候剩下的都是难找到工作的。尽管如此,需要的人才仍然招不来。
  新就业大学生远离基层之际,部分基层人才也出于种种考虑逃离基层。
  江苏大学生村官研究所曾在2015年对全国大学生村官进行摸底问卷调查,在回答“愿意从事大学生村官最长年限”的问题时,86%的“村官”选择了“三年”,选择“四年”和“五年以上”的分别只占7%。分析认为,大部分大学生村官只是把到村任职工作当成一种跳板,并没有长期扎根农村工作的打算。
  全国大学生村官工程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义良调研发现,2007年面向苏北五市选聘的1011名大学生村官中,目前在岗的有128人,流动率达87.34%。
  一位乡镇干部透露,一些年轻人被培养成熟后,往往被上级机关调走。“市里的部门挖区县部门的人才,区县部门又挖乡镇的人才,最基层的乡镇自己栽树别人乘凉,但哑巴吃黄连,有苦也说不出。”
  一些上级机关机构庞大,但实际干活的人很少,很多超过50岁的干部磨时间,吃老本。因此,县市级急需能干活的年轻人才。一些乡镇新入职的工作人员,原定要服务期满5年才能借调,但往往刚刚上任就被抽走。
  在一些地方,基层成了临时跳板。某乡镇一位女同志,一天班都没上过,就被调到省里某厅工作,只等服务期满把关系也调过去。基层招考门槛低,很多人都将此作为“曲线救国”的方式。
  某些地方官员为了帮助自己的子女和亲属升迁,甚至先特意在基层单位创造一个职务,然后安排关系户下放锻炼。待积累了“基层”经验后,再把他们通过公选考试调回省直或市直单位任职。某县一名干部一年内甚至到三四个基层单位“锻炼”。
  生存难、发展难
  生活不便、待遇低下,让基层人才倍感苦恼,成为他们逃离与流失的主因。曹北立说:“现在很多乡镇还没有水利站,我们农田水利人员就在乡政府凑合一间房子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我工作已31年了,工资才3800块钱,更别说那些刚工作的年轻人,一个月才2000块钱。”安徽阜南县会龙镇中心校校长聂飞说,“一些教师住在学生宿舍,还有的住在空教室或活动板房。”
  不少基层工作者不满长期处于“低薪高压”状态。江西上饶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保卫认为,一些年轻人觉得在基层付出和所获报酬不成正比。
  一位接受采访的大学生说,自己就是嫌社区工资太低才辞职的。她曾通过公开考试和选举成为湖南长沙某社区委员,可工作两年,月薪就一两千元,还要扣除社保金。每逢文明创建等重大活动期间,白天黑夜连轴转,工作强度与报酬不对等。
  33岁的张林(化名)是合肥一家企业的法务。两年前,她婉拒领导的一再挽留,辞去法官公职。以在法院的工资收入,买房买车的压力实在太大,而她的同学大多从事律师和企业法务的工作,年薪都在10万元到20万元之间。
  比起较低的工资待遇,同样让基层人才担忧的是晋升渠道的不畅。“我在上级机关单位的同学很多都已经是科级干部了,我还只是个科员。”安徽六安市一基层法院法官小梁无奈地说。
  在基层,副科级往往到达“天花板”,让不少人觉得没有出路。“很多法官干了一辈子,到退休还解决不了副科待遇。”刘福忠说。
  有基层工作者总结,从乡镇做起,需要9年到12年才能升到的职务,在县级6年就能够实现,市级升职更快。
  “重复单调的公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让我有一种想逃离的感觉。”2009年考到安徽黄山市某乡镇担任基层公务员的周晓说,不少人在基层当公务员就是在熬时间,看不到未来。
  小赵原是三峡库区一所完小的语文教师,于2016年暑假辞职回到重庆市区。小赵说,感觉库区的世界太小了,视野越过越狭窄,他不想这样耗费自己,哪怕丢掉事业编制也在所不惜。
  大国强基呼唤人才策
  --到基层去!(之四)
  如何让人才回得来、留得住?如何让人才在基层谋事创业的同时,实现自身发展,实现有序流动?当前,从中央到地方纷纷问策施策,弥补基层人才短板,疗治基层人才建设痛点。
  多元格局,借力引凤
  “过去我们重视的是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大城市去,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现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背景下,应当不拘一格,吸引人才更多地回流基层,带动经济、社会、文化等全面发展。”重庆市政协委员程德安呼吁。
  向高校借力,是解决基层人才短板的主渠道。
  河南省人社厅近期出台《关于印发河南省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计划从2016年起用5年时间,组织5000名左右专家到产业集聚区、创业孵化园区、县级以下单位、广大农村、中小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活动,以此促进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2015年12月,长沙岳麓区桔子洲街道与湖南师大公共管理学院共同举办“街校共建”活动,对本学期学生们担任“社区助理”的表现进行讲评。谈及当学堂坡社区助理,陈佳祺说:“社区工作真不容易!一个井盖、一个灯泡,群众大大小小的忙,你都得帮。这个‘官’当得辛苦,但当得有价值。”
  2015年9月以来,35名大学生深入桔子洲街道的8个社区,参与各项工作。桔子洲街道还设立街校共建办,培育多个具有影响力的共建项目。目前20余个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在当地有序推进,注册志愿者达2700多人。
  着力培育本土人才,成为一些地方的务实之举。
  于宝奇正在就读的“美丽乡村大学”,是河北馆陶县的培训机构,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大学。馆陶县委书记谢继炯说,他们在2016年5月创办“美丽乡村大学”,希望以此培育一支能引领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的人才队伍。学校开设了12门课程,师资队伍由专家教授、优秀乡村干部等组成。
  鼓励社会各界乡贤参与基层事务,同样是可行途径。
  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景家坪村乡贤理事会是一个由工作在外的有识之士和村内贤达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目前共有理事52名,涵盖老党员、老干部、教师、医务工作者、律师、复退军人等。乡贤理事会“共谋、共建、共管”,推动了村级社会治理。受访专家认为,乡贤理事会值得借鉴推广。
  向退休干部借力,也可有效补充基层人才队伍。
  湖南株洲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从2016年10月底开始,株洲市首批退出领导岗位干部到村任职人员陆续赴各县市区报到上岗。48名转任“村官”的人选,均是从株洲市县级以上“四大班子”及县直以上机关单位、市级以上国有企事业单位等部门退出领导岗位的干部中产生。他们全被安排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有实际需要的村,担任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任期3年。
  待遇和情感留人,让人才有更多获得感、归属感
  江西赣锋锂业现任特种锂工厂厂长的付晓春,从一线工人到车间主任,成长为一名年轻的80后厂长。自2012年股权激励机制启动以来,付晓春已获得公司10万股股权。
  “除了基本的工资收入外,在基层任教还能获得额外的乡镇工作补贴和边远地区津贴。”江西南昌县塔城乡中心小学青年教师李阳阳说,“这样一来,我比在县里工作的同学收入还要高呢!”
  南昌县教育局人事科科长丁小省介绍,为了吸引青年教师扎根基层,该县乡村学校不仅提供免费三餐,还免费提供教师周转房,通往镇里的特约公交也为教师免费开通。塔城乡中心小学校长李友金说:“为了让青年女教师安心工作,我们还会组织乡镇联谊帮助解决她们的‘人生大事’。”
  重庆市巫山县双龙镇乌龙学校负责人刘昌富希望用细节和情感打动人才。“我们学校的教师大多数为年轻人,我们不但要安排好他们的工作,还要安排好他们的生活,给他们提供健身、舒心、娱乐的活动空间。”
  在一线育才的同时,湖南浏阳注重给予一线关怀。针对基层工作任务重、心理压力大的状况,浏阳增加心理健康课程,开设干部心理治疗室,配备专业心理医生。同时,当地专门出台干部谈心谈话制度,谈心减压的大门随时敞开。
  搭建干事创业平台,畅通纵向流动通道
  在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吉林省通榆县,特岗教师计划实施7年来,共招聘748名本科学历的特岗教师,无一人毁约。通榆县对教师流动实行“阳光进城”政策,农村教师只要工作满五年以上都可以进行调动,政策放宽了,教师流动却并没有井喷,近两年共有不到80人选择进城任教。
  通榆县瞻榆镇义慈小学校长丛广怀介绍,全校一共120多名教师,30岁以内47人,30岁到40岁46人。“现在全校共有特岗教师25人,过去是老龄化,现在是年轻化。”
  近年来,安徽省要求各地组织部门对大学生村官强化管理激励,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的有序流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在岗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
  安徽省委组织部农村组织处负责人介绍,安徽省把大学生村官招录计划纳入基层公务员、选调生和事业单位统招中,同时积极与国有企业、非公企业和金融机构沟通协调,定期、不定期举办专场招聘会和洽谈会。
  2015年底,河南在全国率先研发公务员职级晋升系统。全省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级晋升工作基本完成,首批符合条件的45652人已完成职级晋升备案。县以下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基层公务员“晋升难、待遇低”的矛盾。
  201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和部分在京中央机关暂时调整适用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的决定。决定将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拓展公务员职级晋升通道。
  2016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二十九次会议,并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意见》,人才强基成为高层重要议题。
  与此同时,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出台文件,提出一系列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政策措施,以破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岗位不明确不规范、职业发展空间不畅通、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职业地位不高等瓶颈问题。
  人才要扎根,政策须生根。相信随着系列政策的落地,“到基层去”将不仅仅是个人的吟唱,更会汇成时代的雄壮和声!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何处
  2016年12月19日至20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讨论稿)》。2017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继续深化。那么,如何理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刻内涵?2017年怎样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
  我们知道,我国农业资源禀赋条件较差。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农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更加突出。为了养活更多的人口,为农民提供增收来源,我国逐渐形成了以追求农业增产为主要目标的政策体系和科技创新体系。
  比如,为了避免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给农民造成经济负担.避免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国家实施了多种补贴,以鼓励农民种粮。在科技领域,只有研究开发高产新品种的项目,才容易立项得到财政资助。只有不断增产的地方政府,才能得到国家奖励。不仅如此,农产品优质优价机制一直没能形成,使不计资源环境代价和消费者健康代价的片面追求数量的动力机制不断强化。我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格局必须改变。
  政府盲目推动农业结构调整,未必能够真正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但是,没有政府推动,已经形成的以片面追求农产品数量的发展方式的惯性必将长期持续下去。我国已经形成了激励农民关注生产农产品数量的市场环境、支持政策体系和技术体系。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以实现优质优价,为了多赚钱就必须生产更多的农产品。要打破农业上赚钱只能靠数量增长的格局,根本的是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出提高农业供给质量的新动能。
  深化改革,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深化改革,建立机制,完善政策,培育新动能。
  实践表明,农村深化改革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动力。近年来,受市场不利因素等影响,出现了农村土地流转成本偏高而农业收益下滑的新情况新问题。客观地说,农业投资积极性难免会受影响.一些地方种植大户甚至出现了退地弃耕现象。但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等改革办法的出台,抵消了部分市场低迷的不利影响,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成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形成。
  但是.改革绝不是意味着政府撒手不管。实际上,在我国农业市场越来越国际化的背景下,没有政策支持,没有政府有效干预,农业结构调整的可能结果是农业不断萎缩,就像国产大豆一样。所以,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要继续执行,但要充分体现出优质优价。对于不再实施托市收购和没有实施托市收购的农产品,政府要积极推动品牌建设,设定严格的标准,并重新调整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为农业供给提供不同方向的科技支撑。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着力点
  一要优化农业生产。要建设好粮食功能区和主要农产品保护区。发挥各地由市场力量和资源禀赋决定的竞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推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针对此,要加大农业补贴制度改革力度,整合理顺现有补贴,充分发挥好农业补贴在绿色发展方面的作用,激励地方更好地运用补贴手段为农业结构调整优化服务。
  二要加大力度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收储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尽可能缩小最低收购价范围,拉开不同品种最低收购价水平的差距,充分发挥价格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使用“价补分离”手段,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品牌建设,实现优质优价。
  三要深化涉农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要以财政支农体制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整合涉农财政资金,增加最终使用者自主实施权;发挥财政吸引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三农”领域的杠杆作用,解决农民贷款难贷款贵和农业农村投入不足难题,切实提高财政支农效能。
  四要更多地依赖社会化服务发展来解决农业化学投入物滥用和过量使用难题。发挥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作用,调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减少无效农机购买,降低农机作业成本,促进农机对人力的替代。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鼓励多种形式流转农民承包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切实解决农村土地流转成本过高难题,把农业的无效成本降下来。
  五要针对农业农村发展的突出瓶颈和限制因素设计新机制、实施新政策。在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的同时,应更好地将其与产业发展紧密关联起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提高农业附加值,协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让新生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导力量,并让普通农户能够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微商也应入“法眼”
  当下,微信朋友圈不仅成为网友们晒生活的空间.还被越来越多的人作为商品交易的平台。作为“低门槛、轻成本、微创业”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微商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如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涉嫌传销、甚至恶意诈骗等。
  日前,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对电子商务法草案进行了审议,为界定电子商务经营行为、更好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作为新兴的商业模式,微商的立法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微商野蛮生长,监管缺失,乱象纷呈
  家住浙江丽水的林小姐最近比较烦恼,由于轻信了朋友圈一位朋友的介绍,她在一家微商处购买了所谓的“美容针”,结果注射后却出现面部肌肉僵化等副作用,美容变成了毁容。更令她苦恼的是,由于缺乏相应证据和法律制裁,她至今无法获得赔偿。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全明认为,林小姐的遭遇是微商快速发展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现象之一。“很多活跃在微信朋友圈里的微商.并没有实体店,成为无营业执照、无信用担保、无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三无’小店。”王全明说,由于没有严格的商业监督,微商缺乏有效的约束和资质认证,工商管理部门也难以介入处理,“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维权的难度较大”。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4条规定:“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但朋友圈里的交易属于双方“私下交易”,并不适用此条款。
  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犯罪分子也以微商为名从事不法勾当。在屡屡曝光的毒面膜事件中,不难发现代理商层层叠叠,组织化趋势明显,成本只有10元左右的面膜层层加价到200元。微商所发送的买家秀图片,大多是经过PS的美图效果,甚至其展示的所谓交易记录截图都是伪造的。由于采取“层层代理”的机制分销商品,经营利润和风险一并转嫁给了最底层的代理。“这种销售模式,微商成功的要素不是销售了多少产品,而是发展了多少‘下线’,已经涉嫌传销。”王全明说。
  法律存在盲区,惩治面临诸多难题
  由于微商没有市场经营主体,只是代买、代销的关系,目前相关法律法规处于空白状态,不仅监管和维权有一定难度,还衍生大量问题。
  “微商以其特有的销售渠道占据了大众的视线,但其销售路径的隐秘非公开模式也给法律纠纷处理增加了难题。”浙江赞程律师事务所邹雨铮律师说,当前微商领域存在如下几个方面法律缺失:一是知识产权,特别是商标、品牌的侵权与保护问题;二是营销模式认定,尤其涉及传销领域边界的是非定性问题;三是微商团队成员的劳动用工与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四是涉及法律纠纷的管辖与证据的收集与认定,尤其是消费者、品牌商的维权通道问题。
  邹雨铮说,面对微商“井喷”式的发展,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健全行业规范及执行标准,积极建立信用体系,避免行业落入无序发展的灰色地带。“目前微商主要还是依靠在朋友圈内的熟人信用模式,而要获得更大的发展,必须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品牌质量、交易安全等进行认证和监管。”
  立法提上日程,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待提高
  “微商是这一两年发展起来的,草案起草时微商还未兴起。要让法律对各种具体情况和细节作出规定确实有困难,也不现实,我们留有空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吕祖善说.在电子商务法出台后,地方可据此调整、完善甚至重新制定相关的法规、部门规章。“目前,上海、浙江人大已经开始做了。”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丁祖年告诉半月谈记者,浙江省人大立法机构和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积极起草浙江省的电子商务法规,其中也考虑到要对微商进行规范,出台相应的配套法规。
  法律专家表示,应尽快细化制定微商行业的准入门槛、进出机制等方面的法律。制定发布有关支付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规范性文件,为经营者提供具体规范引导。
  “与一般购物网站不同,微商是商家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营销,且是经消费者本人允许,微商才能加入其朋友圈,进而才能接受相应的营销,”邹雨铮说,消费者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加以关注,“同时保留好相关电子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互联网医疗如何破冰前行
  2016年以来,不少互联网医疗创业公司感觉到寒意,与此前受资本热捧时的“光鲜”形成鲜明对比。互联网医疗如何破冰前行?
  互联网医疗发展受限
  “就医160”移动医疗平台陷“裁员冻薪”风波,寻医问药网被传“大规模裁员”……面对各种传闻,“就医160”等互联网医疗企业发表的声明大多称是“组织结构和人员结构调整”,并未正面回应。
  “就医160”公开报表显示,该公司业务收入分为两块,分别是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收入和传统的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收入。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收入主要渠道是通过挂号服务聚集人气,再通过卖广告来实现盈利,长远来看。在线流量变现仍然是个难题。“就医160”2016年8月披露的该年半年度报告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累计亏损约5173万元。
  记者了解到,2012年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医疗改革政策。2014年《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卖处方药,还可以由第三方物流配送平台进行药品或医疗器械的配送。这被业界认为是网售处方药“开闸”的信号,一大批互联网医疗创业者涌入,开办互联网医疗企业。
  然而,2016年7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互联网第三方平台药品网上零售试点工作结束》的通知,称“试点过程中暴露出第三方平台与实体药店主体责任不清晰、对销售处方药和药品质量安全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不利于保护消费者利益和用药安全”,网售处方药被禁止。
  “目前,投资者处于观望状态,让不少互联网医疗公司发展受限,只能通过裁员、冻薪等手段支撑。”一位互联网医疗创业者说。
  一位医药电商从业者认为,在药品溯源体系未完善的情况下,网售处方药短期内很难放开,这意味着互联网医疗公司可能在相当长时间内日子不好过。
  陷盈利模式单一困局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但发展路径目前还不明朗。
  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曾担任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的庄一强认为,目前我国互联网医疗并未进入医疗核心领域,还存在许多误区,可能在行业内引发一些不良后果,需要警惕。
  庄一强说,互联网医疗行业可以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介入“诊疗领域”,即介入诊断和治疗领域,直接成为诊疗行为的主体,这是医疗的核心业务,目前进入这个领域的公司或产品较为鲜见;二是介入“流程领域”,即改善医疗服务流程以提高效率,属于周边服务,比如网上挂号、电子缴费、手机查询、自助打印检验报告等,就像餐饮业的订座、点菜、结账。大部分互联网医疗产品介入的是“流程领域”,如果将大医院号源在互联网上全面开放,大家一窝蜂在网上挂号,这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对于医疗事业发展、解决老百姓看病难题作用有限。
  盈利模式单一加剧了互联网医疗的困局。业内人士告诉半月谈记者,前几年资本盲目涌人,经过“沉淀”后,目前不少已经撤出或者持观望态度。
  出路:补齐短板,开发“蓝海”
  四川雅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德明认为,目前互联网医疗在预约诊疗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要真正实现预约诊疗的目标,还需要改变医院“信息孤岛”的状况,进一步打通医院间的信息共享通道。
  “尽管互联网医疗为医疗行业带来了变革,但是在具体应用中面临隐私保护等问题,同时相关政策法规缺位、统筹规划不够、数据融合共享渠道不畅等也是发展的短板。”西南财经大学信用管理系副主任李志勇说。
  微医集团四川负责人表示,他们在推进线上“医生专家团队”的过程中,需要一家一家地跟医院谈判共享医生基础数据资源,但有的医院并不愿意。
  “互联网医疗企业还亟待探索更多盈利模式。”庄一强说,比如围绕分级诊疗制度实施,如何让大医院获得真正急需其服务的病人、让小医院为病人进行基础治疗,就应该成为互联网医疗进一步开发的“蓝海”。
  网约车细则:落地京沪半月间
  近日,多地网约车地方细则纷纷出台,除了对车辆准入条件、驾驶员年龄等进行“微调”,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京人京车”“沪人沪车”等“门槛”并未降低。京沪网约车细则落地半月间,市场发生了哪些变化?对百姓出行有何影响?
  京沪细则落地,适度放宽准入条件
  2016年12月26日起,上海正式受理网约车经营服务许可申请。个人自行办理,须携带相关材料至户籍所在地的区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受理窗口提出申请,待背景审查通过后可办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通过审查的网约车就可以合法上路了。仅26日上午,上海市各区共办理网约车驾驶员申请400余人次。
  今后,网约车和网约车司机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北京、上海网约车细则降低了对车辆排量、轴距、车长、驾驶员年龄等方面的要求。北京将网约车轴距从不小于2700毫米调整到不小于2650毫米,7座乘用车不再要求车长大于5100毫米等;驾驶员年龄从“男60岁、女55岁以下”改为“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上海将车辆轴距条件放宽为“2600毫米以上”,且不再区分燃油车辆和新能源车辆;不再要求驾驶员“持有本市公安机关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
  “北京的政策调整把很多车放进来了。”首汽约车CEO魏东指出,原来要求“轴距不小于2700毫米”,只有豪华车才能达到要求,但降低为2650毫米后,一些普通车都能够满足要求。
  京沪两地交通部门表示,基于城市具体情况、治理“大城市病”的需要和相关政策法规,对“本地人本地车”的要求没有改变。
  “要求本地车基于两点考虑。首先,交通运输部规定,网约车不可异地经营;其次,依据目前实施的限行措施,仅有在上海市注册登记的车辆才能提供全时段全路段的出行服务。”上易到用车也表示,已经按照相关要求积极准备资质申请,采取了全国线下验车、开展司机背景核查、组织线上线下教育培训等一系列措施。
  市场积极寻求错位发展。神州专车推出优驾平台:车辆为15万起中高端车型,司机均通过平台审核,无犯罪记录。首汽约车网约多功能车上线试运行,这种车打开后备箱后,乘客可坐在轮椅中被升至车厢内,方便老年人和残障人士出行。滴滴出行目前已经拓展出快车、专车、顺风车、代驾、滴滴巴土等多种业务模式。
  一位上海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滴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很多同行都去开专车了,为了抢单,一部手机不够,买两部手机。现在大家又纷纷要求回到出租车公司,因为滴滴的补贴少了,还要在司机接的单里面提成,相当于收份子钱。算下来,还不如在出租公司干合算。”
  黑车会否增加,政策落地成为关键
  乘客希望享受到合法、安全、有保障的网约车服务。细则出台后,落实监管的问题提上日程。
  网约车实施细则落地后,一些不符合网约车条件的车辆会不会变身黑车扰乱市场?一些受访对象表示,网约车细则落地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关键在执法。不少城市的交通执法队伍力量有限,“抽查式”执法能否起效还需实践检验。
  据悉,上海市整治非法客运联席办将牵头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网约车专项联合整治行动,清除上海市交通重点区域网约车非法客运活动,对查实的网约车当事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予以治安或刑事处罚。
  网约车和巡游车的差异化运营也备受关注。二者在服务方式、车辆标准和价格机制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需实现错位发展。
  交通运输部深化出租汽车改革首席专家徐康明说,深化出租车改革,一是推动传统巡游车改革升级,二是规范网约车发展。目前出租车行业中绝大部分客流运输任务还是传统巡游出租车在承担,希望巡游出租车尽快升级转型。
  北京乘客盛开建议,应该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平台依法合规采集、使用和保护乘客个人信息。记者了解到,京沪两地都希望网约车平台数据信息接入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行业监管平台,实现信息共享。
  从长远来看,公共出行将朝着差异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方向发展。据有关部门测算,“1辆公交车=20辆网约车”,交通部门积极完善公交出行网络,加强公交、地铁线路的供给,同样是解决打车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海市交通委副主任杨小溪回应称。
  平台加快合规化改造,市场寻求错位发展
  京沪征求意见稿公布后,一些平台已经开始进行“合规化”改造,滴滴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半月谈记者,在新的政策环境下,将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规范管理,提升安全和体验。
  每到年底编台账?回访南京“社区台账革命”
  2013年,《半月谈》曾刊登题为《“写得‘吐血’,编得离奇,看得眼花”--透视异化的社区台账》的报道,对基层反映的社区台账过多过滥问题予以剖析,受到广泛关注。4年来,社区台账清理进展如何?社区负担是否有所减轻?社区自治怎样推行?社区工作者如何更好服务社区群众?半月谈记者对当年率先推行“台账革命”的南京市部分社区进行了回访。
  “评比创建少了,工作站少了,台账也少了”
  创建评比带来工作台账过多过滥,由此产生的基层弄虚作假、考核异化以及形式主义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正常开展。
  翠竹园社区居委会主任葛富莲告诉记者,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到年底补台账,社区干部50%以上的精力都花在了上面。“不仅要填,还要编。”南京一名社区干部说,以前每个创建都是指标化的,考核就看台账,因此只能按条目要求来编,台账造假泛滥。
  2013年,发现这一问题后,南京市出台削减台账、合并考核等7条措施,对社区台账和考核评比进行清理整治,在全市开展“台账革命”。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芳表示,全市取消社区承担的25项工作任务与指标、41类评比等,并统一使用“智慧社区”一个网络平台。
  “原来每年要做30多项台账,现在只要做4项,都是最基本的社区信息,更多信息则通过电脑录入。秣陵社区党委副书记毛宸说,台账减负和记录电子化,让社区工作人员不再为台账所累。翠竹园社区党总支书记董红说,原来一个部门干一项工作就要有一个工作站,一个评比就是一本台账,“现在评比创建少了,工作站少了,台账也少了”。
  纸上做减法,服务做加法
  “少了台账负累,我们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服务居民上。”葛富莲说,社区培育扶持了80多个社会组织,活动几乎涵盖学习、生活各个方面,从学龄前儿童到退休老人都能在社区找到适合自己的组织和活动。
  “台账革命”不仅大力削减了台账,还优化了社区考核方法.突出社区服务职能.要求70%以上的工作与居民满意度直接挂钩。此外,南京市鼓励“小办公、大服务”,投入4000多万元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并规定社区要把80%的办公空间让出来给居民活动。
  记者在景明佳园社区采访时碰到了63岁的翁永云。戴着“志愿者”袖标的她,正拿着扫帚和簸箕清扫路上的垃圾。如此志愿服务一小时,老人可获得3个积分.累计30分即可享受一次免费理发。“有了这些激励办法,我们参加社区活动的劲头更足了。”翁永云说。
  “我们希望投入更多精力去创新服务形式。”景明佳园社区党委书记蒋流琴说,社区的作用应该是引导居民自治,从繁重的台账中抽身,就有更多精力用于社区低保、就业、互助引导等工作,真正帮居民解决困难、化解矛盾。
  社区减负仍在路上
  记者采访发现,在减少社区台账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待完善的方面。部分基层干部反映,有的项目是上级部门直接制定,基层无法清理,需从上至下通盘考虑。同时,在实行电子化台账后,由于一些上级部门信息系统孤立封闭,相同信息需重复登录多个系统录入,甚至一个部门还有不能兼容的新老两套系统,需加以整合。
  台账减少只是社区减负的一个方面,减轻基层负担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上面千条线,社区一根针。”一位社区工作者说,台账泛滥是社区行政化的一种表现,社区已被视为一级“准政府机构”,是社区负担更为根本的来源。不去行政化,社区减负就难以治本。在日益强调“属地管理”的当下,传统行政思维和管理路径依赖,就决定了社区要承担大量行政性事务,难以把精力真正放到服务群众、培育社区自治上。
  同时,在“无限责任政府”体制传导下,社区成了“无限责任公司”。一名社区工作者说,其所在社区有几十名家庭特困人员,由于缺乏政策,除了逢年过节慰问,就没有更多的资金和渠道来帮扶他们,“他们有问题仍会来找社区,社区处于有责无权又不能不管的状态”。
  此外,经费、人手紧张问题有待破解。记者采访中发现,一些大型社区,一年相关经费支出高达数百万元。尽管相关部门支持了大部分,但资金仍有较大缺口。社区需绞尽脑汁开展项目、搭建平台筹措资金,但又需充足的人手完成上级下达的行政性任务,这样就容易偏离服务与自治两大职能。
  赶走主人的狂欢
  传统村落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人寻找乡愁的落脚点,追寻“诗和远方”的目的地。一座座古村正在变为炙手可热的旅游资源,许多地方掀起了开发利用传统村落的热潮。在此过程中,一些传统村落遭到过度开发乃至建设性破坏,乡愁意境在劲吹的旅游风中逐渐消退,不能不引起警醒与沉思。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有着上千年历史,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苗寨目前居住着1300多户苗族人家,苍翠山谷里800多栋吊脚楼层层叠叠,蔚为壮观。近年来随着苗寨被树立为旅游景区品牌,大量传统民居变成了商铺、酒店、酒吧知农家乐,苗寨商业氛围浓厚,原生态民族文化却难觅影踪。
  近期,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布,列为保护对象的中国传统村落增至4153个,西江千户苗寨这个因旅游热而名扬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村,却由于发展模式商业味道过于浓厚,仍被名录拒之门外,这不能不说是令人惋惜的结果。
  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立竿见影,“西江模式”在肇兴侗寨、岜沙苗寨等一些传统村落复制推广开来。我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肇兴侗寨寨老说,过去晒侗布是为了满足村民穿着需要,现在一些村民为了迎合游客观赏需求,不惜大量买布,侗家味道却越来越淡。
  今天,如果一位游客带着想饱览苗族歌舞多样风情的心愿走进黔东南州苗族村寨,只怕他要大失所望--各村寨苗族歌舞的展示几乎雷同,大体都以台江的反排木鼓舞、丹寨的锦鸡舞和芒筒芦笙舞、凯里的讨花带芦笙舞、雷山的苗族飞歌拼凑而成,村村木鼓曲无异,寨寨芦笙调难别。
  地方对传统村落如此包装的初衷,是想利用古村古寨的独特资源发展旅游业,这本身不是坏事。对于有适宜观光条件的村落,应该鼓励发展旅游,解决困扰传统村落保护的财力问题,让发展与保护得以兼顾。
  诚然,大部分还未曾开发的传统村落,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保存相对完好。老百姓守着传统村落,生活水平不高,仍是现实问题,且空心化、火灾、城镇化发展等多种因素正在加速村落消亡,要留住这些“原味古村”并不容易,固守理想化的田园牧歌显得不合时宜。
  但是,旅游开发要以人为本,尊重本原,适度进行。不可受经济利益驱使,粗制滥造,竭泽而渔,更不可大量引入外来商户,挤压原住村民的发展空间,破坏传统村落的生活格局,割裂乡土文化血脉。要知道,传统村落的价值是一个难以轻率分解的整体,自有其生生不息的韵律,体现在建筑、历史、文化、经济、艺术、社会等方方面面。而其承载者,正是世世代代生活在其中的村民。
  赶走了主人的狂欢,只是商业的狂欢,它可能在短时间内给传统村落带来面貌的改变,带来经济上的收益,但长此以往,绝不是传统村落之福,更不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村民之福。
  文化当以文化人,对于整村旅游开发和过度商业化要坚决否定。各地传统村落不能过度引入外来商家,任性开发一些与村落传统文化毫无关联的旅游项目。不要让游客的观光大巴冲断乡村世世代代的凝聚力.不要让游客的观光节奏成为乡村生活的主旋律。
  如今,传统村落保护要走活态保护之路,已逐渐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只是,发展旅游绝对不是传统村落活态保护的唯一途径。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应当按照“宜农则农、宜游则游、适度开发、差别化发展”的原则,合理发掘传统村落的经济社会价值。政府规划传统村落发展大局,亟待提升专业化水平,没有必要让“所有的道路都通向城市”。“传统村落发展就是搞旅游赚城里人的钱”这种思维定式,是时候清理了。
  传统村落是世代馈赠的珍稀遗产,其保护和开发要看得长远、想得深远。绝不能焚琴煮鹤、沉香烧炭,让传统村落沦为一场“赶走了主人的狂欢”。这样的狂欢,还是早些散场为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参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考试必看:

1、厚职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提供全国公务员考试资讯

2、厚职网www.houzhiwang.com提供的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内容为准!

3、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访问事业单位招聘网www.kaosydw.com

4、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1:厚职公考(houzhigk);公众号2:厚职事考招聘信息(kaosydw)

快速访问手机站

公务员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houzhiwang.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公考网

事业单位
方式一
直接手机输入网址
m.kaosydw.com
方式二
扫描二维码
手机站

厚职事业单位网

热门资讯推荐:

公众号名称:厚职公考

扫码关注
获取公考资讯和资源礼包

公众号名称:厚职事考招聘信息

扫码关注
推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

厚职题库小程序